云南咖啡的故事
全世界都知道了
鲜花、菌子、茶叶、牛油果……
也都是人们熟悉的云南特产
▲戳图片了解一颗咖啡豆在云南的百年之旅
可是
当自认比较了解省情的
云南人
看到澳龙、鱼子酱、鹅肝等产品
后面跟着“云南特产”几个大字的时候
还能保持淡定吗?
你真的了解云南吗?
让人感到“陌生”的云南
一直在“闷声做大事”
悄咪咪发展了许多产业
是时候,来曝光一下啦
澳洲龙虾
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
澳洲淡水龙虾,学名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因其壳薄肉厚、肉质鲜甜、离水存活时间长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这一高端水产品过去在中国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
2021年,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在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时,发现当地水质、气候条件与澳洲龙虾原产地高度相似——南盘江流域水质清澈,无工业污染,纬度和澳大利亚相近,年均气温也很适宜龙虾生长。于是,乡政府组织10个村委会成立了文山全意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党建+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开启了澳洲龙虾的本土化养殖探索。
2022年,官寨乡投入11万元,在木宰村试养8.6亩澳洲龙虾。得益于水质管理严格,养殖技术得当,首批龙虾成活率高达90%以上,当年即收获1.2吨,实现营收12万元。这一成功尝试坚定了当地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2023年,养殖面积迅速扩大至160亩,投放虾苗110万尾,年产值达200万元。2024年,官寨乡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建成200亩“稻虾共生”生态基地,不仅龙虾长势喜人,还收获了6000余斤生态大米,实现“一田双收”。
因为价格低于进口龙虾,且鲜活度更高,官寨乡的澳洲龙虾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浙江等沿海地区的高端餐饮市场。
未来,官寨乡计划继续扩大澳洲龙虾养殖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300亩,并探索深加工产业链,开发龙虾预制菜等产品,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同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集养殖、观光、餐饮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让“云南产澳洲龙虾”成为高端水产品的代名词。
鱼子酱
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是大自然的“活化石”,鲟鱼鱼子酱又与鹅肝、松露并称为世界三大美食,素以昂贵著称,有着“黑色黄金”之称,很受西方食客青睐。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西式饮食中备受追捧的鱼子酱,其实大多来自我国。
“舌尖上的奢侈品”鲟鱼鱼子酱,你知道云南哪里产得最多吗?答案是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会泽县上村乡位于乌蒙山腹地,这里遍布峡谷深涧,金沙江支流牛栏江等“一江六河”形成密集水网。得益于丰富的淡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上村乡冷水鱼养殖发展得十分红火,作为云南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及鲟鱼鱼子酱生产加工基地,这里成为高端珍馐鲟鱼鱼子酱的“源头工厂”,生产的鱼子酱远销欧美市场。
鲟鱼鱼子酱的美味来自于生命的孕育,更是鲟鱼漫长一生所积聚的精华,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6.2%,具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可以起到保护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及骨骼发育、美容养颜、抗衰老等作用,是非常珍贵的食材。除了鲟鱼鱼子酱,鲟鱼的全身都可以食用,是名副其实的“软黄金”。
近年来,会泽县上村乡致力于打造集高原冷水鲟鱼养殖、鲟鱼鱼子酱加工、休闲垂钓、稻田养殖土著鱼于一体的渔业养殖基地,通过产业融合,实施“支部+村集体+农户+企业+市场”的利益共享机制,成为首批云南省打造的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
鹅肝
昆明安宁市
鹅肝被欧洲人称为陆地深海鱼油,其生长对环境、气候要求比较苛刻。云南部分地区的海拔、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和法国鹅肝产地朗德省非常相似,适合朗德鹅繁种。
图源:“滇中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
2007年,国内唯一引进原种鹅的昆明山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安宁市落地法国朗德鹅饲养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安宁市的朗德鹅产业已形成种鹅繁育—鹅苗生产—农户养殖—合作社填饲—企业加工—公司营销全产业链。由该公司专供鹅油制作的“潘祥记鹅油鲜花饼”和“滇品香”朗德鹅油云腿月饼面市后,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图源: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截至2023年底,昆明山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鸡街镇和官渡区兴旺工业园区新建了两个加工场地,每年可生产700吨鹅肝、1400吨鹅油,产品除专供昆明各大星级酒店外,还销往北京、上海、福建等省市,并出口至约旦、迪拜、卡塔尔、日本、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源:“滇中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
2023年2月,昆明山谷科技与寻甸县签订了寻甸朗德鹅产业项目框架协议,项目投资规模约2.9亿元,项目计划分3期建设,预计5年内建成。项目落地完成后,可带动1000户养殖户实现年增收3万元至4万元,解决约100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总产值约10亿元。
大闸蟹
红河州石屏县
每年秋天,到红河州石屏县游异龙湖、品大闸蟹,正成为许多人的季节限定仪式感。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大闸蟹养殖已发展成为石屏县的一项特色产业。借助蓬勃发展的电商销售、线上销售,加上便捷的物流,石屏大闸蟹正“爬”出县门,“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图源:“魅力石屏”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石屏县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引进“稻蟹共生”种养新模式,把鱼塘变稻田,通过稻养蟹、蟹育稻,形成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助力保护异龙湖。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绿色生态农业模式,既利用稻田蟹来松土、除草、捉虫,螃蟹的粪便能促进水稻生长,水稻又能为稻田蟹提供阴凉、安全的生长环境,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源:“魅力石屏”微信公众号
位于石屏县的宝秀镇,有多年大闸蟹养殖的历史,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螃蟹的优良品质,当地集养殖、销售、经营为一体,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道路。据介绍,宝秀镇的大闸蟹都是用黄豆、小鱼、小虾喂养,其个头也比较大,品质好,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销往全国各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图源:“魅力石屏”微信公众号
蟑螂干
腾冲市
美洲大蠊,俗称“蟑螂”,这种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近3.5亿年的古老昆虫,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超强繁殖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而闻名。
图源:“保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据了解,美洲大蠊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可以被加工成原虫干品、精粉、中药饮片等,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以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康复新液,广泛应用于十多个科室多种创面相关疾病的治疗。内服可用于瘀血阻滞,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等;外用可用于修复外伤、烧烫伤、湿疹、褥疮等创面,康复新液的疗效获得了众多患者的认可。此外,美洲大蠊还为日化企业提供原料,用于生产面膜、牙膏等日化用品。市场对美洲大蠊的需求越来越大,供不应求,其养殖利润也非常高。
图源:“保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不过,美洲大蠊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而腾冲市四季气候暖和、雨量充沛、湿度适中,为美洲大蠊的养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近年来,腾冲市大力发展以“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运动、健康旅游”为主的“大健康”产业,相关优惠政策为美洲大蠊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图源:“保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美洲大蠊最早于2004年引入腾冲开始养殖,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养殖面积已达数万平方米,全市从事美洲大蠊生产、加工和经营的龙头企业主要有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腾冲市福德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川源养殖场等,年产优质美洲大蠊药材产品超百吨。
燕窝果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燕窝果又称麒麟果,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口感清甜水润,果肉细腻绵密、晶莹剔透,营养价值高,被称为长在树上的“冰糖燕窝”。西双版纳因低纬度、日照长,冬无严寒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优势,很适合燕窝果种植。
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黎明农场,藤蔓之间,燕窝果沉甸甸地垂挂着,金黄的外皮之下,蕴含着“水果燕窝”的养生价值。勐海黎明热带果蔬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引入这一特色品种,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传统农业,让燕窝果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几年前,燕窝果对于勐海县来说,还是鲜为人知的热带珍稀水果。勐海黎明热带果蔬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开启试种。当第一株燕窝果成功挂果,规模化种植的大幕就此拉开。到2024年,燕窝果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亩产提升40%,商品果率达到86%。标准化大棚内,燕窝果连绵成金色的海洋,为当地70余个家庭带来户均年收益6万元,产业振兴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
从陌生的热带珍品到带动产业发展的“金果”,燕窝果在勐海县的种植实践,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着当地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此外
迪庆的松茸
怒江的黑松露
大理的威士忌
以及越来越多扎根云南的
“洋”字号水果、蔬菜、鲜花
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
仿佛天选“土灵根”
对“孕育”这件事,谙熟无比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农人、科研人探索不止
也许过个几年
又有许多特色物种、产业
在彩云之南落地生根
染上“滇”味
再从云南出发
讲述一个个新的云南故事
那样的未来,正在发生!
开屏新闻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