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着手进行敦煌天文历法文献整理与研究时,首先要做的事,是尽可能地从敦煌文献目录中将有关号码选出。当时就注意到《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所收《敦煌遗书散录》第0229号著录为《本草(背写历日)》,第0230号著录为《戊寅年历日》。由于编在《李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可知此二件历日曾经被德化(今江西九江)李盛铎收藏。但当时不知这批藏品的下落,所以《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一书未能收录,实是憾事。
2010年4月,在浙江大学召开的敦煌学国际会议上,日本学者高田时雄教授介绍了羽田亨收藏的敦煌文献(即“杏雨书屋”藏品)的出版情况,方广锠教授也做了相应的补充发言。不久前,我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吐鲁番资料中心去查资料,终于看到了已经出版的《敦煌秘笈》影片册一和二及全部羽田亨藏品七百余号的目录一册。浏览所及,三件敦煌历日赫然在册,而且从其所钤“李盛铎印”获知,此即《敦煌遗书散录》第0229、0230所著录者!石室秘宝在沉睡了近百年之后重见天日,我怎能不为之三呼“万岁”!现在对这三件敦煌历日进行研究,将相关认识书录于后。至于其释文,这里不再一一录出,我将刊布于浙江大学古籍所编集的《敦煌文献合集·子部·天文历法卷》。
一 《宋乾德三年乙丑岁(965)具注历日》
本件与写在它后面的另一件共同组成《敦煌遗书散录》第0230号。《敦煌秘笈》影片册一则标号为“羽041V”,且题名为“戊寅年历日”。严格说来,这是不准确的。这一号码共包含两项内容,前者即《宋乾德三年乙丑岁(965)具注历日》,紧随其后的才是“戊寅年历日”草稿。为加区别,我将《宋乾德三年乙丑岁(965)具注历日》标为“羽041V(一)”,将“戊寅年历日”草稿标为“羽041V(二)”。
此外,我们注意到,S.5494为“乾德三年(965)具注历日”封题,年代与本件一致。但此封题是否就属于本件历日,疑不能定,故此仍分别处理。
二 《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岁(978)历日》草稿
“羽041V(二)”紧随“羽041V(一)”书写,且两件字迹相同,知为同一人所抄写。为何前件只抄到十月底,而不抄十一、十二两月历日,却立即改抄本件历日草稿,今已无法详知。
此件尾残,存26行文字,前20行完整,后6行尤其是后5行上部残失较多。原件开头为“戊寅年二月十九日酉破”,此下基本遵循这一格式,只写每日的地支和建除十二客,别的内容不具。这种写法,在敦煌历日中是首次见到。为何不从岁首或二月一日开抄,而是从二月十九日写起,今亦无从知晓。从现存内容可以看出,建除十二客排列的基本规则之一——节气所在之日(即“星命月”的第一日)所注建除要重复其前日一次,并未遵循,而是将建除十二客连续分配于每日之下。这当然是错误的。但由二月十九日地支和其余各月一日纪日地支,我们可以获知:二月朔日地支为卯,三月酉,四月寅,五月申,六月丑,七月午。
在从公元786年至1002年的范围内,共有四个戊寅年,即唐贞元十四年(798)、唐大中十二年(858)、后梁贞明四年(918)和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根据陈垣先生《廿史朔闰表》,公元798年中原历二月壬子朔,比敦煌历早三日;该年中原历闰五月,此件历日无闰月,故此年应当先予排除。858年中原历二月甲子朔,其纪日地支亦早本件敦煌历三日,但中原历闰二月,本件历无闰月,故此年亦在排除之例。918年中原历二月甲辰朔,本件历朔在卯日,比中原历地支早一日。再往前看,中原历正月是乙亥朔。如果敦煌历正月朔日亦在乙亥,二月朔日又在卯日,则正月只有二十八天,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敦煌历正月朔日也可能不是乙亥,而是甲戌,若此,则正月即为二十九天。这就是说,公元918年是其年代可能者之一。我们再看978年。该年中原历二月丙辰朔,本件敦煌历朔在卯日,早一日。中原历正月朔日丙戌,距干支乙卯正好二十九天,是一个小月。当然,该年敦煌历正月朔日也可能不是丙戌。换言之,公元918年与978年这两个戊寅年均在可选之例。不过,我们注意到,同一抄手写在此件之前的残历日是公元965年的,这就增加了本件是978年的可能(比前份残历晚13年)。而918年距残历已过去了47年,可能性偏小。据上所论,我们定此件为《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岁(978)历日》草稿。
敦煌文献S.0612为《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岁(978)应天具注历日》,是一件来自中原王朝的官历。经推算,该历正月朔日丙戌,与《廿史朔闰表》相同,其余月份未详。而本件历日草稿显非来自中原,而是敦煌当地历日编纂者使用的。如果敦煌历正月朔日亦在丙戌,则可推得:正月小,丙戌朔;二月大,[乙卯朔];三月小,[乙酉朔];四月大,[甲寅朔];五月小,[甲申朔];六月小,[癸丑朔];七月[?],[壬午朔]。与同年中原历相比较,敦煌历二月、四月、五月、六月朔日各早一日,七月朔日早二日。
三 年次未详具注历日抄
还需指出的是,九月四日起,日序早写了一日,当予纠正。
根据残历现存内容,可以推得:七月小,[癸巳朔];八月大,[壬戌朔];九月[?],[壬辰朔]。但因条件太少,其准确年代尚难确定。
(经授权摘自《敦煌日月:出土天文历法文献探赜》,山西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第160—164页。原载黄正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53—1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