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在旅行中就没有遗憾吗?有能耐你写一写遗憾。”
这是前天的文发出后,后台收到的一条私信。
如果说旅行是一段段亮色,那么遗憾就是那些亮色旁边悄悄落下的阴影。
好吧,那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点点在旅行中的“遗憾”。
关于人心
那一年,他骑行西藏。 路上的高反、塌方、暴晒,无论好坏,他都照单全收。因为出发前他就知道,这是一场苦修,身体受苦是修行的门票,所以哪怕皮开肉绽,心里也没有遗憾。
他准备把行李寄回家,来接单的小伙子自称是“大学生”。他取走东西后,中途又联系“我”,说因为一些原因,把快递换成了另一家公司。最初他选的哪家快递已经忘了,后来他说改成了中通,并发了单号。
直到很久之后他才发现,这中间的周转,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调包”。“大学生”把骑行驮包和里面的装备顺手牵羊了。
里面最新的,是一条只用过一次的睡袋。
贵不贵?不算重要,但肯定构成了立案的标准。他没有报案,快递公司说因为“员工”信息查不到,按照标准愿意赔付300元,他没有要。而那个所谓的“大学生”,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西藏的旅游圈,做着领队,带着一波又一波向往纯净的游客。
这是谁的遗憾? 是那个丢了睡袋的骑行者吗?还是那个在圣洁的雪山下,早早丢掉了良知的年轻人?
后来朋友们都玩笑的说:“旅行路上,连东西都没丢过,那也算一种缺失。”
关于敬畏
还是那一年,他去了冈仁波齐转山。 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因为高原稀薄的氧气让人格外寂寞。他在客栈贴了一张结伴的条子,没想到一下子招来了五位队友——清一色的女生,且全部没有户外经验。
他劝过,也说了风险。
她们的回复是:“我们有信仰。”
而他,只是为了完成一件年轻时想做的事-只是为了转山而转山。
那一次的转山,状况百出,基本完全不像想象中的神圣,但也有一段他永远也忘不了的温馨故事(放在另一篇单独写)。
第一天结束时,天突然压下来似的下起了大雨,最终他们在冈仁波齐的山上叫了救援,而叫救援的地方,他已不记得名字。
完整的转山算是破了。遗憾吗?也许吧。
事后,他问她们:“如果明年我还来,你们还来吗?”
她们的回答全都是:“再也不来了。”
而起初,无畏的精神却是因为心里的”信仰“,这一道风景,这一刻好靓,第二天清晨,我们叫救援的地方,一定有——彩虹,哦,也许。
而他,在第二年的同一时间、同一节点,他独自一人又到了西藏-阿里-冈仁波齐,她们的“神山”。
新疆的姑娘
那一年,他再一次远走新疆。
新疆对他来说已然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了(这部分可以单写一篇)。
在帕米尔高原,他遇见一位姑娘。
她美丽、大方,笑起来像高原的阳光。他们一起在旅行的路上结伴了一程。
在那些交浅言深的交谈中,他得知她来新疆也是为了“散心”。随着了解的深入,他看到了她笑容背后的底色——那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父母的分开并非因为爱意消散,而是因为……
她从未说过“相依为命”这样沉重的言语,也没有卖弄过苦难。但在这个快乐本就奢侈的年代,谁又能想象,她成长的过程中比旁人多出了多少咬牙坚持的时刻?
他觉得那位姑娘让帕米尔的风变得更轻。
而最终,他离开了他的第二故乡。
而她,只能留在新疆。
照片与故事中人物无关
林姨说:
我本以为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后来才知道,“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山海皆可平,难平是人心”。
有时高原的风吹得那样急,连句像样的告别都来不及。这算遗憾吗?我不知道,可能真正有发言权的那个人:是你。
上一篇:“草原明珠·醉美新源”文旅推介暨摄影、农特展北京举行
下一篇:一键解锁岭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