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孔月兰 通讯员 仲慧慧 白杨 张振凯 屈娅)微山岛镇吕蒙村位于国家5A级景区微山湖旅游区内,自然风光优美。当地立足村庄区位与资源优势,带领村民盘活闲置资产,培育特色民宿、非遗工坊等旅游新业态,走出一条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眼下,虽然进入旅游淡季,但在微山岛镇吕蒙村,依然迎来一拨拨团建研学旅游团队。
微山县微山岛镇吕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怀伟:“提升我们服务的质量,让‘旺季更旺’,得想着怎么让‘淡季不淡’得有这种思路。”
今年以来,吕蒙村已累计承接研学团队40余个,直接带动村内文旅产业增收60余万元。吕蒙村位于四面环湖的微山岛内,有610多户村民,长期以来,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增收困难,大多外出打工。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借助微山湖旅游区成功晋级国家5A级景区机遇,吕蒙村依托党支部领办的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以房屋、土地等资源入股,对民宿进行升级改造,统一运营,着力打造精品民宿。
微山县微山岛镇吕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怀伟:“我们有两种方式,第一,以你的房屋来入股(分红);第二,我们给他签了20年的使用协议,每年一付给他们租金,这样,老百姓也有收益了。”
目前,全村已整合闲置房屋近60处,建成特色民宿、主题餐厅、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2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微山县微山岛镇吕蒙村村民魏宜才:“最近这两年,旅游的多了,住的多了,这两年分红都分了几千块钱。”
乡村旅游,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渔家虎头服饰是扎根微山湖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村民都以小作坊模式生产,产品样式单一、工艺粗糙,难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为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村里成立非遗工坊,引进专业刺绣机、锁边机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联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队,常态化开展新品研发。
微山渔家虎头服饰非遗传承人赵慎芝:“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做手绣,缝布老虎、做香包,都做这些针线活,平时一共是有20来个人。”
微山县微山岛镇吕蒙村村民宗西珍:“现在在这里做这个手绣活,也不耽误干家务活,也不耽误接送学生,一个月2000多块钱。”
微山县微山岛镇吕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怀伟:“我们现在都有80多个品种了,一个月能生产2000到4000件之间,销量还可以。”
目前,吕蒙村非遗工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先后培育特色民宿、非遗制作、田园咖啡等10余种旅游业态,每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带动12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