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佳妮11月25日报道:11月25日,上海市政协2025年情况通报会召开,向在沪外籍人士通报市政协本年度重点工作及履职情况,并就上海未来发展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驻沪领馆官员、友城代表、白玉兰奖获得者、外资企业及商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助力上海“十五五”规划编制、优化营商环境等议题深入交流,共话上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搭建民主协商平台,精准服务现代化建设
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市政协目前有832名委员,来自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科学技术界、经济界、环境资源界等32个界别。
会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首先通报了本年度主要工作及履职情况。他指出,今年以来,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务实管用的协商建言精准服务上海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助力科学编制上海“十五五”规划方面,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协商议政活动,通过座谈会、访谈等形式汇集意见建议1200余条,并专门召开外籍人士建言座谈会,吸纳国际智慧。
肖贵玉强调,市政协始终坚持履职为民,聚焦城市更新、民生实事落实及城市安全防线筑牢等关键领域,推动建设属于人民的美好城市。同时,市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走在前列,通过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打造了展示中国式民主气象的重要窗口,并诚挚邀请外籍人士实地参观,近距离感受中国民主的生动实践。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陈群介绍了听取外籍人士建议的相关情况。据悉,该通报会已连续举办二十次,成为市政协与外籍友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陈群介绍,今年市政协通过“朋友圈”建设,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例如,在“共创人宠友好社区”调研中,外籍人士走进闵行区,与居民、物业面对面协商,提出的“公益+商业”融合模式等建议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独特的国际视角。此外,围绕“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课题,外籍人士关于多语种服务、外卡消费便利化等建议已被吸纳进课题报告,转化为推动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际举措。
外籍人士踊跃建言,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与人才生态
在交流发言环节,多位外籍代表结合自身经历,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上海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他提到,在今年进博会上,美国食品与农业馆展区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了美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针对未来发展,郑艺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一是扩大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市场准入;二是提高政策透明度与执行一致性;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推进贸易便利化;五是明晰跨境数据治理规则,在“安全”与“发展”间寻找平衡。他表示,商会将继续发挥政企桥梁作用,支持会员企业深度参与上海发展。
白玉兰奖获得者、吉欧媂管理咨询创始人马希德则聚焦人才引进与服务生态,提出了五项实用建议。他建议上海进一步推行人才流动政策现代化,如为急需顶尖人才开设快速通道、延长居留许可年限等;同时,建议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优化个人所得税政策,并加强国际人才服务的数字化生态建设。马希德特别提到,希望上海能创建一个完全集成的数字平台,整合公司注册、银行、税务等功能,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无缝对接”的营商体验。“上海已具备成为世界级人才磁场的一切条件,愿继续为这座城市的创新未来贡献力量。”
此次通报会不仅展示了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更通过实质性的对话,让在沪外籍人士成为上海发展的“建言者、参与者、传播者”。市政协表示,将认真梳理吸纳各方建议,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画出最大同心圆,携手各界人士共同推动上海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文中图片均由林卫平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