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凭借独特的辽金文化底蕴与优质的田园旅游资源,成为周边游、短途游的热门目的地。从春州古城的历史回响到赛银花园区的采摘乐趣,从非遗美食的烟火气息到多元文旅活动的持续升温,一幅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域皆景的生动图景正在突泉大地徐徐展开。今年以来,突泉县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品牌培育和消费场景升级,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初秋的突泉,天朗气清,微风送爽,突泉县各旅游景点迎来客流高峰。走进宝石镇春州古城景区,仿辽金风格的建筑在秋日阳光的映照下更显古朴厚重,作为突泉县文化旅游的核心地标,春州古城依托“一山一水两湖三址”的自然与历史禀赋,通过对辽金文化的挖掘与活化,将历史底蕴与田园风光巧妙融合,让游客在初秋的惬意时光里,沉浸式感受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客邹莹莹说:“正好放假了,带孩子过来转一转,感受一下春州古城的文化,这氛围也特别好,也祝突泉发展越好。”
游客的良好体验,源于突泉县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春州古城作为重要的文化地标,其独特的古风韵味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而突泉的魅力,远不止于历史。在各大网络平台,当地网络达人们正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介家乡的特色美食与美景。东杜尔基镇五四村村民张美丽就是其中一位,她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让更多人看到了突泉的独特风采。
“我们突泉特色特别多,比如说美食、美景,希望更多的人来到我们突泉。作为网络达人,我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家乡美景和自己家乡的美食推荐给更多的人。希望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到我们大美突泉,来了解我们突泉,爱上我们的大突泉。”东杜尔基镇五四村村民张美丽说。
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推广,不仅吸引了远方客人,也留住了本地人。在赛银花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本地市民已成为稳定的消费群体。
游客胡军军说:“家就在县里,算是老回头客了。家里孩子老人都喜欢吃,不仅新鲜,这的柿子用的还都是农家肥,味道特别好,我经常过来买一些,比超市买的更新鲜、更放心。”
这种将现代农业与观光体验相结合的模式,正是突泉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打破了传统农业“种地卖菜”的单一业态,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新路。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让土地长出“庄稼”的同时,也长出“风景”与“财富”。
“下一步,园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勤勉笃行,立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AAA级景区,秉承项目为王发展理念,紧盯国家扶持政策,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创新构建‘三抓三促三创建’工作新机制,致力实现园区进位争星、景区提档升级,全力构建集设施农业、非遗民俗文化体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乡村旅游景区。”赛银花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仙说。
当前,突泉县正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农业为特色,不断拓展“旅游+”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全域旅游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续美”深化,让“大美突泉”的品牌愈发响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文旅动能。
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苗苗说:“2025年,突泉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立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抓手,以赋能文旅工作机制为措施,系统谋划、精准发力,通过深化文旅活动、培育研学品牌、创新赛事引流、加强项目建设、升级消费场景等多元举措,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擦亮‘月月有主题 周周有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主题活动30余场。截止目目前,今年,我县接待游客130.4万人次,同比增长14.1%;实现旅游总消费8.5亿元,同比增长11.7%。”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