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苍茫天地间,在岩隙或碎石中,一种名叫红景天的植物顽强地生长着——它超越了植物学的范畴,成为西藏的文化符号与精神隐喻。为什么这种看似平凡的植物,竟能与雪域高原划上等号?
红景天是一种植物,也是一种中药材,有时候看起来还会有一种多肉的喜感。但在西藏,红景天更是一种传说。
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一种传说是途中因高原反应而陷入昏迷,另一种传说是初到拉萨经常咳血,对应的一种传说是因唐宫五草方而痊愈,另一种传说是因藏医藏方而恢复,但所有的传说都是因为一种药材——红景天。
文成公主入藏图,尼玛泽仁、德西央金创作
《中国药典》2025版中收录有红景天,却没有景天;《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同时收录了红景天和景天。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是“景天”,而藏族《四部医典•第二卷•论述医典》第十九章写有,“檀香诃子更有毛诃子,绿绒蒿与大株红景天,臭里子和柽柳橡栗子,此等此类皆为涩药部。”
据现代植物学家考证,根据《四部医典》原藏文植物形态及对照图谱对比,这种药材是红景天属的大株粗茎红景天。
《中国药典》2025版记载,红景天是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茎凋枯后采挖,除去粗皮,洗净,晒干。
全世界大花红景天的主要产地就在我国的西藏。常生长于海拔2800米~5600米的山坡草地、灌丛、石缝中,喜海拔高、冷凉的高山环境,适宜石质土壤。
红景天作为一种植物,通常指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全世界大约90种,我国有73种,西藏就有32种。
红景天苷作为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在各个属种间含量相差甚远,而大花红景天的红景天苷含量最高。研究发现,大花红景天含量最高为1.515%,含量第二多的高山红景天为1.088%,含量最低的长鞭红景天仅为0.016%。
数据来源:《探秘红景天》
红景天与西藏是一场千年邂逅:自然环境赋予它独特的生物属性,汉藏文化赋予它深厚的医药内涵。
2021年9月7日,红景天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体明细如下:
景天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