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筷一品,皆是文化;一滋一味,俱含乡情。湘潭市,这片红色热土,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更以其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令人心驰神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湘潭市的烟火气,是清晨米粉铺蒸腾的热气,是正午灶台跃动的火焰,是傍晚小巷飘香的诱惑。这烟火气中,藏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灵魂,更蕴含“不时不食”的饮食智慧。即日起,湘潭日报特推出“吃在湘潭·旬味时光”栏目,我们将循着四季轮回的脚步,探寻地道湘潭菜的时令之味,感受食物与季节的美妙共鸣。
“好食材,简单做,没那么多花里胡哨”
——“老细屋里”这样炒香湘潭菜
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从2018年11月5日在抖音发布第一条“小炒黄牛肉”湘菜视频到2025年8月23日发布的“干椒五花指”视频,“老细屋里私房菜馆”一步一步教做湘菜的视频火了,抖音粉丝一路上涨,目前已达115.2万。
7年时光,从夫妻店到百万网红店,“老细屋里”的湘菜为何这样“抗打”?“好食材,简单做,没那么多花里胡哨。”这简单的一句话,是“老细屋里”7年如一日坚持的烹饪哲学。
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看单点菜。(记者 李新辉 摄)
在大环境不是很好、不少餐饮店改行的情况下,位于岳塘区霞城街道霞城村一条偏僻的巷弄子里,一家古香古色的“老细屋里私房菜馆”却客流如潮。
8月25日清晨,食客们就从四面八方陆续来到“老细屋里”,人流、车流让小巷热闹起来。点菜板上,“本店推菜”“经典菜”“必点菜”“推新菜”等菜品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食客们围成半圆状,看单点菜,从容等候。老的少的,中年青年,都能找到各自喜欢的口味菜。
“玩在长沙,吃在湘潭。通过抖音宣传地道湘潭菜,我们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食客慕名而来,其中外地食客占比超六成。”“老细屋里私房菜馆”负责人罗磊介绍,在全国一大批美食博主的推介下,湘潭菜在外地渐渐有了名气。
“韵味毛肚、蒸白刁、马家河黑山羊、锅饺等菜品都成了必点菜。”罗磊说,这些菜其实大多数湘菜馆都有,但他们店是确确实实炒出了“湘潭味”。
罗磊说,炒好湘潭菜,要做到“辣椒、本土食材、厨师手法”三者运用自如,才能让食客感受湘潭菜的灵魂。
说到湘潭菜的灵魂,就不得不说湘潭“红酱”。罗磊说,“老细屋里”的红酱都是自己研发制作,广泛运用于各种菜品中,可以说是“一酱封神”,成为每一道湘潭菜提味的“秘密武器”。
“伏天是制作辣椒酱最好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中路铺镇的‘鸡肠椒’,这种辣椒皮薄肉厚,辣中带甜,是制作红酱的最好原材料。”罗磊说,家常羊肉、红烧水鱼等湘潭本地菜,加入红酱翻炒后味道那是一个鲜!
“羊肉性温,是秋冬温补的绝佳食材,立秋过后,建议大家多吃家常羊肉。”罗磊说,他们家的家常羊肉因为有红酱提鲜,已成为店里的招牌菜。而且,因为红酱味鲜纯香,有很多顾客都要带几瓶回家,渐渐成了店里的“伴手礼”。
目前,“老细屋里”的湘潭红酱已申请获得湘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设立现代化加工厂,年产量达300吨,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吃湘潭菜,更有人情味!”罗磊的话语中带着温度。他深知,每一道湘潭菜都不只是食物,更是一段历史的沉淀、一份乡情的寄托。许多在外的湘潭人,常常因为尝不到一口地道的家乡味而心生牵挂——那碗浓香的红烧水鱼、家常羊肉,早已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连通记忆与归属的文化符号。
如今,“老细屋里”正试图缩短这份乡愁的距离。继在长沙开出分店之后,他们正积极筹备远赴澳大利亚悉尼开设新店,让湘潭味漂洋过海,走进更多异乡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