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由AI生成)
■段小芸
炎炎夏日,人们总是为吃饭发愁,尤其是中午。想来想去,还是去回民坊吃一碗羊肉泡馍吧。
踏入古城回民坊,陕西特色美食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两眼放光。脚步不听使唤,这个也想吃,那个也想吃。有羊肉泡馍、小炒、羊肉水盆、粉蒸肉、肉丸胡辣汤、羊肉酸汤水饺等,令人垂涎欲滴。
陕西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是一道关中风味的特色美食。羊肉泡馍这种陕西特色小吃,人人都爱,没有人或绝少有人说自己不爱吃的。亲朋好友聚个餐,同学同事请吃个饭,都爱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为啥呢?既体面,又好吃。物美价廉,老少咸宜。羊肉泡馍,尤其推崇西安回民坊的。它烹制精细,肉烂汤浓;营养丰富。
因为羊肉泡馍暖胃耐饥、入心入肺、口味独特、浓郁芳香,为陕西百姓所喜爱。几天不吃,心里就发慌。
陕西羊肉泡馍驰名中外,美名远扬,不但陕西的老百姓爱吃,连外国的游客也十分喜欢。在回民坊,经常能看到来西安旅游的外国朋友,喜滋滋地随着导游挤进泡馍馆里,争先品尝,以饱口福。
贾平凹在《暂坐》里“应丽后·泡馍馆”这一章节,关于掰馍曾这样描述——严念初说:“应姐,你把饦饦馍掰大了,要这么掰,先把馍一分为二,为四,用指甲掐,掐出绿豆颗大,而且每粒要保留馍皮哩。”这是严念初、王院长和应丽后三人在西城河岸的阅江楼吃羊肉泡时的情景。同时,也告诉人们,吃羊肉泡馍时,应该如何掰馍,掰多大才合适。
真正的吃家,都是自己动手掰馍,那样才有滋有味,不用机器搅的小方块馍。馍掰好,炉头只需看一眼碗里馍块的大小及匀称度,心里便明白这人是否是个“吃家”。在烹饪的过程中,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厨师加羊肉汤大火快煮,煮好后,端上桌,一瞧:这样美美一大海碗冒尖的泡馍,腾着热气,香气四溢,勾人食欲。
“泡馍来啦!”伙计一声悠长地吆喝,疾风快步地把泡馍端上桌,打断了我纷飞的思绪。
瞅着自己亲手掰好、煮成的泡馍:翠色的小葱花、碧绿的香菜、红褐色的牛肉,碗内卧着一小撮洁白晶莹的粉丝儿……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再配上白胖胖的糖蒜、红似火的辣子酱,只看一眼,便醉了。
就在我低头享受美食的当口,从外边进来了一男两女,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装束来看,是外地游客。他们要了三份泡馍,动手自己掰馍。他们与我前后邻桌而坐。两位美女恰好与我迎面,小伙子则背对着我。
我起身绕过他们身后,倒汤。从旁经过时,一眼瞥见他们碗里掰的馍,哎呀,比蚕豆还大!我猜测,他们应该是第一次来西安玩,第一次吃泡馍,第一次掰馍。掰的馍,也太大咧!
不一会儿,大眼睛美女起身,端着碗送到吧台。老板手头正忙着,只瞄了一眼说:“再掰小一点。”美女又端着碗,返回桌前,坐下。对同伴小声说:“再掰小一点。”他们低头,继续把各自碗里大大的馍块,往小掰。
老板说了“掰得太大,再掰小一些”,但并没有具体说掰得多小才合适。
我已吃完。擦嘴、拿伞、提包,往出走,经过其身旁时,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是掰得大了些,应该掰得像黄豆粒大小才合适,既保证口感,又便于入味。”
两位美女仰起脸,异口同声地惊呼:“啊!黄豆粒大?”那个“啊”字,音调由上升调,又滑下。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我点头微笑,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