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轻拂,海韵悠扬。暑期以来,海口旅游行业积极创新求变,通过景区体验、体育演艺与亲水活动的多元融合,推出一系列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新产品、新场景,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享受清凉。记者走访发现,景区内拍照留念的家庭、机场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场馆内认真参观的少年,共同勾勒出海口暑期旅游的生动画面。
海口FUNBAY自在湾街区颇具特色,成为青年人的“迪士尼乐园”。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中华 摄
赛事引流
体育经济释放新动能
7月12日,在升级焕新的观澜湖NBA篮球公园内,一群孩子正聚精会神地聆听教练的战术讲解。刚刚结束训练课的前NBA传奇球星斯蒂芬·马布里被热情的孩子们团团围住,大家争相与他合影留念,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自篮球公园升级开馆以来,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已成为青少年运动的“热土”,吸引了众多青少年来此参与暑期赛事与主题夏令营活动。
绿茵场上同样激战正酣。7月16日,2025年海南省中学生足球赛暨高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在海口市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拉开帷幕。来自海口、三亚、儋州、琼中等9个市县的14支精英球队、270名足球小将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傍晚时分,小球员们带球突破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矫健,构成一幅充满青春活力的画卷。
为保障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暑期,市教育局面向青少年免费开放全市90所学校的体育场馆,游泳馆、篮球场等优质体育设施向学生敞开怀抱。“在学校泳池游泳既安全又省钱,真是惠民好举措。”7月26日下午,市民吴亦娟在海南侨中美丽沙学校游泳馆外点赞道。她的孩子正在泳池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7月5日,秀英区荣山寮村由火山石屋改造的特色餐饮店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中华 摄
7月以来,日月广场推出的“快乐运动菜单”在这个暑假精彩纷呈。海南省青少年跳绳大赛、荧光夜跑、夏日运动嘉年华、全民健身定向趣味跑、海南省青少年篮球联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轮番上演,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运动选择。
备受瞩目的2025“海口杯”篮球联赛在友谊·国贸城、友谊·南海城等地举行。高水平赛事不仅点燃了市民的观赛热情,更有效拉动了商圈人气。许多市民在观赛之余,纷纷走进商圈购物消费。作为“海口杯”篮球联赛龙华赛区的举办地,友谊·国贸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赛事引流效果显著,餐厅、零售店的营业额较之前实现大幅增长。”
文化加持
文旅融合提供新体验
这个夏天,海口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体验场景,延伸“文化+”产业链条,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城市独特魅力,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7月12日,参加2025“中国寻根之旅·圆梦自贸港”夏季研学活动海口站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们,走进海南省华侨商业学校,探寻传统茶文化的奥秘。
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身着黎族服饰的专业茶艺老师为海外华裔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茶道表演。从温具、置茶到冲泡、奉茶,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海外华裔青少年们聚精会神地观看,并在老师指导下体验手工制茶。来自爱尔兰的王玥小心翼翼地端起自己冲泡的第一杯清茶,惊叹道:“这香气太迷人了,亲手体验的感觉奇妙极了!”
7月13日,在海南省非遗展示中心,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感受非遗魅力。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弼坤 摄
在海南省文化馆(省非遗展示中心),文化惠民活动如火如荼。“海文名家工作室”在7月密集推出了7场非遗体验活动,包含东山草编、沉香结香制香、藤竹编技艺等海南代表性项目;“海文学堂”则专门打造了非遗亲子体验专区,开设椰雕、贝雕、藤竹编技艺体验课等。为方便市民游客参与,这些活动既可通过线上渠道预约,也可现场即时参与。
“文化馆的活动既能充实孩子的假期,又能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7月26日,市民符亦欢带着孩子参加活动时表示,他们家住附近,一有亲子活动她就会立即预约,不愿错过。
7月12日,市民游客在首届骑楼老街咖啡文化节打卡拍照。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登淋 摄
作为海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之一,骑楼老街在这个夏天变身为一座大型“非遗体验馆”。游客不仅能欣赏琼剧折子戏、公仔戏等地方戏曲,还能参与椰雕制作、海南黄花梨木雕小件打磨、黎族藤编等非遗体验项目。位于老街中山路上的YIYó海南非遗艺术馆汇聚了众多珍贵非遗艺术品。7月24日下午,来自山东的游客马思歌正专注地在椰壳上雕刻精美纹饰,她说:“真切感受到了这门手艺的温度和匠人的智慧。”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暑期,馆内定期举办各类非遗主题互动活动和展览,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7月18日晚,在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不少市民游客在观看精彩表演。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弼坤 摄
夜游亮眼
时尚消费迸发新活力
针对暑期白昼炎热、夜晚凉爽的特点,海口积极发展“夜经济”,让城市魅力持续绽放。
夜幕降临,海风送爽,海口迎来又一个“黄金时段”。今年暑期,海口精心打造多元化、沉浸式的夜间消费场景,让“夜海口”释放更强大的经济活力。
7月27日晚,海甸溪畔的海大南门沿线,一个个由私家车组成的“尾箱茶摊”市集依次排开,形成一道别致风景。茶局摊主小林一边忙碌一边介绍:“暑期夜晚出来纳凉的人明显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好了不少。”
一份冰爽的椰奶清补凉、一把吱吱冒油的烤生蚝、一碗鲜香扑鼻的海南粉……这些地道小吃是品味海口市井烟火气的“必修课”。海大南门夜市、金盘夜市等老牌“深夜食堂”也在这个夏天完成升级,环境更卫生、品类更丰富,还引入了更多创意美食。
7月27日晚,在海大南门夜市刚品尝完烤生蚝和清补凉的江西游客徐成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海口的夜市特别有生活气息,美食制作过程透明,价格亲民。”
同时,西海岸欢乐海岸美食联盟、观澜湖新城等餐饮聚集区纷纷延长营业时间,推出特色宵夜套餐,让食客在星光海韵中享受美味。
海口国际免税城、友谊·阳光城等商圈抓住暑期契机,延长营业时间至深夜,并推出夜间专属折扣、限时促销、大牌快闪店等活动,成功点燃了游客夜间购物热情。
7月15日,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创新推出“超能猫空间”,为暑期溜娃增添好去处。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弼坤 摄
相信,海口旅游市场热度还将持续攀升。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保障,深挖消费潜力,并认真总结暑期市场经验,将成功的新产品、新模式进行常态化、品质化提升,为打造时尚消费活力之城贡献文旅动能。
记者手记
变“夏日限定” 为“四季常青”
这个夏天,海口抓住消费窗口期,加大政策力度,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品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涌动的人潮、创新的产品、紧密的产业协作,共同绘就了这幅活力四射的椰城盛夏文旅图景。
火热的夏日经济也给海口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将季节性人气转化为可持续的城市活力?如何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如何将“暑期热”锻造成“四季火”?如何在市场热度中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游客体验、深化产业融合?这些都成为海口旅游实现更好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实现从“夏日限定”到“四季常青”的转变,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持续协同发力。既要通过精细化服务积累口碑,更要打造流畅、舒适的全链条体验;同时需要跳出传统“门票经济”模式,打造更多元、更深度的产品集群,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实现业态升级与效益倍增。这条旅游升级之路,考验着海口的智慧与定力。
来源: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祝勇
编辑:陶志博
二审:王堂堂
三审:程忆翎
监制:张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