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和道教南宗创立地,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寺院,是佛系旅游目的地。
天台县,因天台山脉而名,主峰华顶山南麓的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既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韩国、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隋代高僧智顗(yǐ),创立天台宗,欲建寺庙作为天台宗的正式祖庭,由于资金缺乏临终遗恨,“不见寺成,瞑目为恨”。
晋王杨广曾受智顗大师菩萨戒,见智顗遗恨,遂派司马王弘监造寺院,初名天台寺。
公元604年,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后取意“寺若成,国即清”,天台寺改名为国清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寺院命运总是随时代动荡而改变,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清寺内的众多文物和古建筑被人为捣毁。
1973年,在周总理的关切下,拨款重修为现存之寺。
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
寺内有三绝:隋塔、隋梅和王羲之的独笔“鹅”。
天台山,又名桐柏山,三国时期的孙权派遣葛玄在桐柏溪畔创建法轮院,唐代时,唐睿宗下诏为司马承祯建桐柏观,逐渐演变为桐柏宫,成为了道教南宗祖庭,又称为金庭洞天。
桐柏溪流经桐柏宫,从桐柏岭飞流直下,形成了著名的天台山大瀑布,总落差325米,最大宽度90米,堪称中华第一高瀑。
孙绰、王羲之、孟浩然、李白、陆游、徐霞客等等,历代文人墨客游访吟咏不绝,直疑天上银河水,倒泻千崖万壑间。
1958年,天台县兴建桐柏水库,1960年水库建成,截流引水发电,天台山大瀑布自此断流消失,历史悠久的桐柏宫也淹没于浩渺的水面之下,当时部分建筑、文物移至附近玉泉峰上的鸣鹤观内保存。
2007年8月31日,重建桐柏宫奠基,经过多年建设,桐柏宫重现于桐柏水库畔。
2000年5月17日,桐蓄工程正式开工,加固改建桐柏水库,兴建百丈坑水库,2003年,开工建设黄龙水库,实现了跨流域引水。
2020年4月12日,消失了60年的天台山大瀑布,终于重现人间,这也是人类改变自然的杰作。
天台山脉的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山上有华顶讲寺,后晋禅宗法眼宗二祖德韶法师创建于天福元年,即公元936年,初名“华顶圆觉道场”,历代屡经损毁,1928年由江慈大师重建为华顶讲寺,六七十年代遭难,八十年代恢复规模,是天台县内海拔最高的寺院。
华顶山的高山密林间曾有七十二茅蓬,是各方僧众闭关修行的场所,可惜都在六七十年代被毁,近年重建仿古茅蓬,岁月风烟,变化无常。
华顶山森林公园,是世界范围内云锦杜鹃培育最好、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成片面积逾百亩,仙子绰约,娇媚动人,绚烂如画,是云锦杜鹃的最佳欣赏胜地。
华顶寺旁,云锦杜鹃绵延,每年五月花开时,花样的佛系旅游胜地。
华顶山北麓,有上方广寺、中方广寺和下方广寺三寺,方广者,方正广大也,系指大乘,故名方广寺。
1957年和1972年两次失火,上方广寺的辉煌殿宇毁于一旦,至今未修复,现有中方广寺和下方广寺,分立于石梁飞瀑的上方和下方。
石梁飞瀑的上方,石桥旁边的中方广寺,始建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101年,金溪和大兴坑溪两水交汇处,寺院临崖而筑,不得不佩服古人选址建寺,眼光独到。
寺内有明代天启年间九门提督太监徐贵督造的五百罗汉铜殿,还有南宋理宗年间的丞相贾似道所建的昙华亭。
溪水流过中方广寺,从天然的石梁之下喷涌直下,极速坠落,形成了落差30余米的大瀑布,梁以瀑险,瀑因梁奇,人称石梁飞瀑。
古寺与天然石桥和飞瀑相得益彰,堪称人工与自然相融的奇迹。
石梁飞瀑下方的寺院就是下方广寺,也称为古方广寺,与中方广寺同年始建,寺额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题,寺内保存着镀金五百罗汉像,天台山因此被誉为“五百罗汉应真宝地”,也被誉为五百罗汉道场。
天台县街头镇,寒岩山东北部北面的山腹中,两岗夹峙的幽邃峡谷中,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明岩古寺,隐秘而安静。
前往明岩寺,必经一个隧道才能进入寺内,顿感神秘莫测,寺中有洞,洞中有殿,像极了武侠剧中的场景,也像极了全国闻名的重庆武隆天坑景点。
五代时期,有一位名叫“全宰”的禅师,得知天台的明岩、寒岩是著名诗僧寒山子的隐居之地,因此到明岩修行20余年,此事传到了吴越王宫。
心怀慈悲的孙昭仪,派使者将自己的积蓄转交给天台镇将陈希靖,托付为全宰禅师在明岩洞建造一座寺院,始称“云光院”,号“暗岩”,明代初年改名为“明岩寺”,徐霞客曾两次造访明岩寺。
漫步于寺内,不由自主会慢下来,静下来,已然忘却世外红尘纷扰。
网友“天台燕”说,天台县内,还有护国寺、万年寺、高明寺、智者塔院、修禅寺、通玄寺、宝华寺、赤城山紫云洞、继志庵、螺溪传教院等地,也是佛系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