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大A和全球同步反弹,虽然说涨势喜人,但可惜,成交量能依旧不足,说明A股投资人依然持谨慎观望态度。
今天的反弹是预期中的反弹,这面既有技术上需要反抽60日线的原因,也有因利好消息。比如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继续上升,如今已经高达8成。比如英伟达的老黄对空头开启反制和反驳,据理力争,表明自身没有泡沫。再比如中美元首通话,特朗普明年可能访华。
还有央行万亿MLF投放,扣除到期9000亿,实际投放1000亿,信贷宽松,流动性充裕。再比如巴菲特投资谷歌,英伟达财报遇喜,还有俄乌冲突再遇和平曙光。
所以,凡此种种利好,短期市场上涨理由很充分,不仅是A股,全世界资本市场都在“共振向上”。
然而,此时,两个疑问依然萦绕投资人心头。本轮行情的核心主线是AI,AI股兴,则牛市延续,AI股落,则牛失前蹄。那么:AI有没有泡沫?AI的泡沫又会不会爆呢?
最近看中金一篇文章,分析师已经将本轮AI热潮和1996-2001年的科网泡沫对标起来,我之前就是这么做的,我一直认为AI热潮是当年“.com”互联网热潮的重演。这说明很多分析师已经开始重视两者共性。
而中金那篇文章则通过分析科网泡沫和AI泡沫得出结论认为:“(AI)一级市场已经接近1999年的火热程度;二级市场对AI定价比互联网泡沫时期更为理性,从估值看接近1998年底水平。货币政策和通胀则更接近1998年的宏观环境。”而科网泡沫破灭的下跌开始大概是在2000年3月,换句话说,按照对比,本轮AI投资热潮还会延续1-2年。
对此分析,也是仅做参考,也是借花献佛。在个人看来,我们能够想象本轮AI泡沫的过程,过程无非是一轮估值冲高,然后回落,泡沫破灭,然后进入漫长的行业成长期,但我们不能够通过“刻舟求剑”去确定泡沫破灭的时点,下跌可能是明天,也有可能是明年,甚至可能在十年后。
典型的案例如楼市,2010年就有大V在喊楼市泡沫,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经济学家谢国忠,而楼市真正调转还是在2020年以后,你如今回去看他的观点,似乎说得都对,但似乎都没有说对时间。
所以说,刻舟求剑确定过程是可行的,讲对确定时点是不可能的。
既然泡沫破灭时点无法预测,那么投资人要怎么做?两种选择:左侧交易或者右侧交易。
左侧交易是指,你如果确定AI存在泡沫,那么在你确定AI有泡沫那一刻,你就应该停止参与AI股炒作,不要贪恋最后AI股“冲高红利”,所谓不赚最后一个钢镚。
右侧交易是指,在AI股没有出现明确扭转趋势信号的时候,你要积极参与,持有AI股到整个趋势结束之时,当然,趋势信号就是“股价明显下跌”,而捕捉AI股价“逆转”信号需要时间,也意味着你同样没办法赚到“最后一个钢镚”。
两种交易大方向一致,前者主动后者被动。一般老手建议右侧交易,新手建议左侧交易。因为,在历史上,我看到很多泡沫都是超过分析师的想象力,不要低估人性的疯狂。
当然,也有折中,那就是让“利润奔跑”在“合适的板块”。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板块?防御板块就比较合适,估值不高,分红稳定,穿越牛熊。而AI股中也有合适的板块,这里,对过去的AI股策略做出调整。
过去,我主要看好AI算力股,AI公司是淘金者,而算力股是卖“铲子”,淘金者未必赚到钱,“卖铲子”却一定发财。而现在,我主要推荐AI龙头算法股,注意,是龙头。
因为我发现,淘金者开始两级分化,一部分淘金者啥也没捞到,正在缓慢“饿死”,甚至已经买不起铲子;而另一部分淘金者已经开始淘到金子,有了大把用户,且用户开始依赖AI,有了用户需求粘性,这些淘金者不但能够捡到“失败淘金者”的“遗物”,还提高了针对“铲子商人”的定价权,开始利用AI赚钱了,真正卖铲子的就剩几家了。
所以,AI股新目标,应该是具备用户基础的AI算法公司。这里,巴菲特投资谷歌可能就是遵循类似的逻辑。孙正义抛出英伟达,投资openai可能也遵循同样的逻辑,你知道对标谷歌的中国公司是谁吗?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