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能源发展锚定总航向。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 的重大任务,将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提升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这既是对 “十四五” 能源发展成就的继承,更是应对复杂内外形势的主动作为。
回顾 “十四五”,我国能源转型跑出 “加速度”:全社会每 3 度电就有 1 度来自绿电,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均提升 1 个百分点,煤炭占比逐年下降,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样本。而四中全会立足 “十五五” 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进一步明确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的目标,要求能源领域既要筑牢安全屏障,又要扛起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责任,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能源根基。
一、战略解码:十五五能源布局的 “三大关键词”
1. 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清洁为主、兜底有力” 的供应格局
根据规划建议,新型能源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国家能源局明确,到 “十五五” 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将由清洁能源满足,火电将从 “主力电源” 转型为 “调节性电源”,新能源将成为电力供应的核心力量。
前三季度的能源数据已显现转型成效: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接近 22 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突破 17 亿千瓦,新增装机占比达 84.4%;风电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 28.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22%,甚至超出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总和。这背后,是 “人工智能 + 能源”“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绿电直连” 等一系列政策 “组合拳” 的持续发力,为十五五能源转型铺平道路。
2. 安全底线:在不确定性中筑牢能源屏障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摩擦、极端气候频发等风险交织,能源安全成为各国战略博弈的核心。四中全会强调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原则在能源领域体现得尤为鲜明。
从国内看,10 月召开的 2025—2026 年度采暖季天然气保供会议明确要求 “底线思维、居安思危”,细化气电协同联动、企业互济互保等措施,确保民生用能无忧;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 4 次创新高,通过市场化机制与产能释放,实现了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从结构上,我国正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推动能源资源基地优化、发展分布式能源,同时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多点发力构建多元化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3. 改革创新:以市场化与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改革与创新是能源转型的 “双引擎”。四中全会提出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能源领域转化为一系列具体举措: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完善现货交易规则与计量结算体系,整治地方不当干预行为;实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 “三年倍增” 行动,破解新能源消费 “最后一公里” 难题;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新能源 “发得出、接得住、用得好”。
二、全球视野:在国际能源变局中把握主动权
BP 集团《世界能源展望 2025》显示,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关键阶段,但也面临地缘政治、能效放缓、延迟转型三重风险。一方面,新兴经济体成为能源需求增长新引擎,亚洲、非洲新兴经济体需求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将增长两倍半以上,石油需求将逐步峰值回落。
面对这一格局,我国十五五能源战略展现出清晰的全球视野:既要立足自身,通过 “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度型开放” 提升能源产业链韧性,又要积极参与全球合作,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与部分国家 “能源自给自足” 的封闭倾向不同,我国坚持 “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新能源技术、绿色能源项目等领域与世界共享机遇,既为自身能源安全拓宽空间,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能源消费模式正发生历史性转变。BP 报告预测,在 “低于 2 摄氏度” 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到 2050 年将下降超 1/3,这种 “减量提质” 的转型路径,既体现了中国的气候担当,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范式。
三、未来:能源强国征程的 “施工图” 已绘就
当前,国家能源局正深入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任务分工方案,以 “1+5” 能源规划体系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能源规划,加强与省级规划衔接,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从近期看,迎峰度冬能源保供监管、电力市场建设、民生用能服务提升等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从长远看,能源强国建设将聚焦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完善,推动能源领域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中全会的号角已吹响,十五五的蓝图已绘就。在新型能源体系的引领下,我国能源发展正从 “量的积累” 迈向 “质的飞跃”,既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强劲动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安全贡献中国智慧。这场关乎未来的能源变革,不仅将改变我们的用能方式,更将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