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丽为卖房的事发愁。
她有2套房,每个月有6000多元房贷要还,最近失业了,没了收入,所以想卖掉一套。
现在愁的是,两套房摆面前,不知该卖哪套留哪套。
一套是超高层的34楼,站在阳台能望到江景;
另一套是低层小洋房2楼,外墙有点斑驳,可一梯两户住着踏实。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刘丽一个人的迷茫。
现在很多人都有套高层,可很少有人想过,三十年后,这些戳破天的高楼会变成啥样。
今天我们就好好谈谈这个热点话题:
高层住宅会不会沦为“贫民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赌,赌自己不会是最后那个接盘的。
1
血泪先例:高楼变贫民窟,早有前车之鉴
你别觉得“贫民窟”是危言耸听,这事儿在欧美早演了几十年。
二战后,英国、法国都疯了似的盖高楼,伦敦的罗南角公寓当年多风光,玻璃幕墙、电梯入户,是中产的标配。
结果呢?
不到二十年,电梯锈成废铁,水管漏得满地水,楼道里全是涂鸦,最后1968年直接被爆破拆除,成了城市笑话。
再看咱们身边,香港的公屋、新加坡的组屋,管理够规范了吧?
可去年香港媒体曝光,沙田一套30年楼龄的高层,电梯一个月坏8次,七旬老人爬22楼买菜,摔得腿骨骨折。
深圳关外的老高层,二十年前是“豪宅”,现在房价比周边矮楼低三成,租客混杂,小偷小摸常发生,业主想卖都卖不掉。
住建部调研显示,我国1990年前建成的高层住宅中,已有35%出现“功能性贬值”——
就是设施老化到没法用,房价跑输大盘。
这些今天看着还光鲜的高楼,明天可能就成了没人要的“烫手山芋”。
今天的江景房,可能是明天的“贫民窟”入场券。
2
疯狂盖楼背后:都是利润在作祟
我们都知道,咱国家的高层住宅占了世界的40%,为啥这么多?
说白了,都是钱闹的。
第一点,开发商算得比谁都精:
一块地,盖10层能赚1个亿,盖34层就能赚3个亿,多出来的全是纯利润。
他们才不管三十年後电梯坏了咋办,先把钱揣兜里再说。
第二,地方政府也乐意。
土地按亩卖,楼盖得越高,“亩产GDP”就越高。
比如一块地,盖矮楼一年贡献1000万税收,盖高楼能翻三倍。
这种诱惑谁能顶得住?
还有面子问题,高楼是“现代化”的标志,哪个城市不想靠天际线撑场面?
就这么着,开发商追利润,政府要政绩,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
2010到2020年这十年,全国新建住宅里,高层占比从32%飙到68%。
没人问“三十年后咋办”,大家都在抢眼前的蛋糕,把烂摊子留给了买楼的普通人。
开发商赚的是快钱,你扛的是一辈子的风险。
3
高层老了,比人老还可怕
很多人不知道,高层的衰老速度,比咱们想象的快得多,而且一坏就是“致命伤”。
过去10年,我在国外如美国、亚洲采访过很多城市的房产,发现老高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是电梯,要命的“生命线”。
北京西三环有栋25年的高层,去年电梯坏了半个月,业主的纠纷就多了。
物业说换电梯要280万,一户摊3万,可三分之一业主不肯掏——
有的是没钱,有的是准备卖房不想出。
现在超25年的老楼,许多电梯还是三天两头坏。
住建部说,未来五年,全国将有500万台电梯进入“报废期”,这笔钱谁来出?
第二是管道,藏在墙里的“定时炸弹”。
上海浦东一套28年的高层,上个月主水管爆了,全楼停水四天。
维修工砸开墙一看,水管锈得像蜂窝,污水渗到楼下,赔了邻居两万多。
更糟的是消防,去年郑州一栋高层着火,云梯够不着20层以上,消防员只能眼睁睁看着火势蔓延,想想都后怕。
第三是维护费,越老越贵的“无底洞”。
外墙翻新、防水重做、消防改造,哪样不是天价?
广州一栋30层的楼,去年外墙翻新花了150万,每户摊近万元。
很多老高层的维修基金早就花光了,下次再坏,要么业主凑钱,要么就凑活住——
最后就是越凑活越不值钱,陷入恶性循环。
买高层不是买房子,是买了个“终身维修账单”。
4
不是没救,但轮不到普通人
有人说,我买的是核心区高端高层,总没事吧?
这话不全错,但要看你兜里的钱够不够。
北京CBD的顶级豪宅,一平米20万,物业费一个月一平米25块。
业主非富即贵,电梯坏了,当天就凑钱换新的;
外墙旧了,集体投票翻新。
这种楼盘有维护能力,当然不会变贫民窟。
但这种房子占比不到5%,剩下的95%普通高层,业主都是工薪阶层,哪有能力持续掏钱维护?
我给刘丽的建议很直接——
留那套7层小洋楼,
理由很简单:
公摊小,不用跟几十户抢电梯;
住户少,没那么复杂,意见易统一;
就算老了,换个水管、修个屋顶,花不了几个钱。
她听了我的话,上周把高层挂出去了,虽然说卖不上价,但再拖下去更难出手。
低密度的房子,才是能传下去的家底。
5
写在最后的话
别拿后半辈子,赌高层的未来
咱们这代人买房,图的是踏实。
可买高层,就像一场看不到头的赌局——
赌电梯永远不坏,赌邻居都愿意掏钱维修,赌三十年后还有人接盘。
赢了,只是住得一般;
输了,半辈子积蓄全打水漂。
看看那些老高层里的老人吧,爬不动楼,卖不掉房,守着一套“负资产”过日子。
他们当年买房时,也以为这是一辈子的保障,没承想成了一辈子的拖累。
房子是用来安身的,不是用来赌命的。
别被“江景”“气派”迷了眼,也别拿自己的晚年幸福当赌注。
低密度的矮楼或许不够光鲜,却能让你睡得踏实、老得安心。
30年后,你住的是家还是“牢笼”?
今天的选择,早就写好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