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际金价突破关键关口后持续浮动,背后是市场对美元资产信心的微妙变化,美国对此高度关注,始终在暗中调控以稳住美元地位。
与此同时,8月12日起贸易战节奏出现明显放缓,双方暂停部分关税措施,不再是此前强硬的对抗姿态,转而寻求谈判空间,这一转变并非偶然,实则与货币政策调整紧密相关。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完成了年内第五次降息,其降息举措接二连三,展现出持续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形势的态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每一次调整都显得被动,既要应对经济数据的变化,又要承受外部压力,三者之间的联动,正凸显出美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两难处境。
金价卡4000美元
10月8日,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COMEX黄金最高触及4081美元/盎司,可随后始终在这一关口徘徊不前。
此等现象背后,绝非地缘政治避险因素使然,实则多国央行暗自抛售美元、购入黄金,反映出对美元资产信心渐失,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美国对该价格极为敏感,如临大敌,在其考量中,绝不容许黄金价格飙升至5000美元,似有严防死守、力阻金价攀升之态势。
投资者愿购入美债,其先决条件是笃定美国不会借通胀之名违约,而要实现这一预期,美联储维持绝对独立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现在的问题很棘手,降息降太多会让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借贷成本直接炸锅,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施压态度,只要他的态度有变化,金价马上会跟着波动。
贸易战踩刹车
美国突然放缓贸易战节奏,把对抗变成谈判筹码,说到底全是为降息腾空间的算计,这套路早有先例,当年格林斯潘搞宽松货币还能压住通胀,靠的就是全球化输入的廉价商品。
特朗普显然也摸清了其中门道,贸易战和降息就是个跷跷板关系,关税加得越高,通胀越容易失控,美联储降息就没半点底气。
2023年11月旧金山元首会晤后,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贸易领域的紧张局势也随之降温。
这种转变很快收到了效果,9月的通胀数据明显回落,CPI环比从0.4%降到0.3%,同比3%也低于预期的3.1%,这其中贸易战缓和帮了大忙。
这种“以谈换空间”的操作,本质上是美国为了稳经济的无奈妥协。
降息五次见顶
美联储的降息之举俨然已背离初衷,这场“大戏”早就变了味道,如今,它全然失去自主,被经济数据与白宫的意志所裹挟,沦为被动前行的棋局。
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官宣首次降息50个基点,然而,降息后披露的通胀数据却为施压者提供了更多理由,其中CPI数据较预期更为低迷。
到了10月29日,美联储不得不再降息25个基点,这已经是2024年以来的第五次降息,利率目标区间降到了3.75%至4.00%之间。
鲍威尔这个美联储主席当得相当被动,美联储调利率本应像炒菜看火候,可经济数据总滞后,白宫还在旁边不断施压。
美联储主席的理论权威性高度依赖数据维系,一旦市场表现背离预期,白宫便会借机发难,故而,这五次降息与其视为主动调控之举,毋宁看作是被动妥协之态。
当前,降息空间几近触顶,2%的通胀目标宛如不可逾越的红线,若持续降息,恐引发恶性通胀,若停止降息,经济又难以为继,这一两难之境,令美联储决策步步惊心、如履薄冰。
这三件看似不相关的事,其实拧成了一个环,藏着美国经济的深层博弈。
经济困局当前,不降息则经济难撑,降多又恐美元信用崩塌,贸易战持续通胀将爆表,停战又损颜面,金价过度打压显怯懦,涨幅过猛则伤根基,实难两全。
黄金走势、贸易战态势、降息举措的每一回变动,都是为了保住美国在维系经济增长与巩固美元国际地位的天平上寻求平衡之策。
可靠算计维持的平衡终究脆弱,2024年五次降息已经把政策空间挤得所剩无几,多国央行抛美元买黄金的趋势也没停。
结语一旦降息空间彻底耗尽,或者美元信心真的断崖式下滑,这个精心维系的环随时可能崩掉,现在的经济波动,不过是美国为过去的激进政策买单的开始。
从10月8日金价波动,到8月12日贸易战放缓,再到10月29日美联储第五次降息,这三件事的联动早已超出单一领域影响。
美国靠调控金价稳美元、借缓和贸易战给降息腾空间,看似在平衡局面,实则每一步都在消耗政策空间。
后续若通胀反弹,降息可能难以为继;若美元信心持续下滑,金价调控压力还会加大。
贸易战缓和带来的利好也有限,这种相互牵制的局面,意味着美国经济要走出两难,还得面对不少未知挑战,未来的每一步调整都牵动着整体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