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俄罗斯的手中是积压着数百亿的印度卢比,正在悄然地推动着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变革。
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是切断了俄罗斯传统的美元和欧元的一个结算渠道,同时印度也是正在积极推动卢比的国际化,试图想要通过跟俄罗斯的能源贸易提升本币的地位。
2022~2023财年,印度是从俄罗斯进口额达到了415亿美元,而对于俄罗斯的出口仅仅只有28亿美元,是产生巨额的一个贸易逆差,俄罗斯也是因为这样积累了数百亿卢比的一个储备。
然而卢比的国际流动性是严重不足的,俄罗斯的央行数据时显示这些卢比的资金是难以自由的兑换,而且在三年内就贬值约有17%。
2023年的4月份,俄罗斯是不得不暂停了卢比结算,转而要求印度使用人民币或者是阿联酋的迪拉姆支付。
面对卢比的使用困境,而不是是马上的调整的策略,2023年的5月份,俄罗斯是通过印度的联合商业银行重启了卢比支付,把资金是用于针对性的采购。
根据泄露的文件是显示,俄罗斯是计划动用820亿卢比,大约是在10亿美元,这样用来采购电子元器件,服务器等关键的物资。
这些商品既是可用于民用,也能满足军工的需求,是有效的规避了两方的制裁。
这一个策略也是成效显著,2023财年,俄罗斯从印度进口的电子和机械产品达到了660亿美元同比跟战前是增长了五倍。
俄罗斯还探索在印度建立合资企业,把短期卢比储备转化为一个长期的投资。
在结算方式上面,俄罗斯是持续的推进多元化,2025年印度石油公司等国有企业开始使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的原油货款了,私营企业早就已经采用了这一个方式了。
俄罗斯跟印度的贸易结算转型,是全球去美元化趋势的一个缩影,2024财年。俄罗斯跟印度的双边贸易额是达到了687亿美元,基本都绕开了美元的结算。
这一个变化也是契合了更广泛的全球贸易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i美元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是从本世纪初的72%下降到了2024年的58%了。
同时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快速发展。截止到2025年,CIPS已经是吸引了1700多家金融机构参与,覆盖了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为潜在的替代性结算体系提供了基础的设施支持。
特朗普重启对等关税政策以后,客观上也是加速了全球基本研发的一个进程,2025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也是多次出现了美元计价资产跟汇率同步下跌,反映出了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担忧。
这一个趋势不仅仅是体现在俄罗斯跟印度的贸易中,巴西跟中国也是采用了本币进行大豆的贸易,南非跟俄罗斯也是在尝试类似的一个结算模式,这也表明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正在形成。
尽管说美元现在还是保持着一个主导的地位,但是他们的绝对优势正在慢慢的减弱各国实际的贸易需求和风险分散的考虑,正在积极地构建多元化的一个结算体系。
货币国际化的核心主要是在于流动性和稳定性,俄罗斯跟印度的这也就表明了单一的货币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正在逐步的向多元化的一个演变,这一个进程是由各国的实际经济利益和地缘考量共同来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