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觉得美国搞的关税战是“打嘴炮”,这波操作是真往跨境电商的命门上戳。
但有意思的是,一边是新闻里的关税战升级,一边是商家们闷声赚钱:Temu今年上半年全球GMV同比飙涨50%,阿里国际去年二季度还亏30多亿,今年同期就只亏5900万,少亏了足足98%。
安克在北美市场的收入涨了20%多,就连亚马逊上的中国卖家,占比都冲到了50.03%。
这反差不是因为关税是纸老虎,而是跨境人早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玩明白了。
一、关税大棒真砸下来:37%税率+免税取消,平台先遭重创
首先得明确一点,美国这波关税是真金白银加上去的,不是摆样子。
现在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基础关税是30%,其中10%是今年四月针对全球加的“对等关税”,另外20%是以“芬太尼防控”为理由加征的。
但实际落地的税率更高,今年6、7月的统计显示,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占比已经达到37%。
因为药品、汽车、家具这些特定行业,在30%的基础上还要额外加税,企业的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比基础关税更狠的是5月取消的“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这直接戳中了Temu、Shein这类平台的命门。
以前这些平台靠的就是“小包裹直发”模式:卖低价小商品,打包成800美元以下的包裹,既能免税,又不用在海外建仓,成本低到能打“低价战”。
政策一取消,不光要多交税,报关流程变复杂,物流时效也慢了不少。
这一招直接让Temu北美地区的全托管业务缩水,只剩原来的1/3;Shein主打的“小单快返”模式也受了不小影响,又快又便宜的优势一下弱了很多。
要是换作十年前,这波冲击可能真能打垮不少平台,但现在的跨境玩家早不是新手了。
二、巨头不慌:Temu挪窝转型,亚马逊砸钱留卖家
面对政策冲击,头部平台的应对速度比想象中快得多,各自拿出了看家本领。
Temu走的是“转型+挪窝”的组合拳。
一方面,它从原来的“全托管”改成“半托管”,把发货、仓储这些活儿交还给有能力的商家,自己轻装上阵。
另一方面,Temu抓紧在海外建仓、找本地合作商,同时把重心从美国转移。
现在Temu在美国的销量占比已经降到35%,欧洲、拉美市场的订单量却在猛涨,等于避开了关税的正面冲击。
亚马逊的打法更直接,它太怕失去中国卖家了——毕竟中国卖家占了它一半的份额,达50.03%。
为了留住人,亚马逊开始给商家发“补贴”:不是白给钱,而是商家利润达到约定标准,就能拿到补贴。
同时它还催着卖家把货提前运到亚马逊的海外仓,“先落地为安”,避免关税变动带来的风险。
这些操作看似简单,实则是平台用资源换市场,既稳住了卖家,也保住了自己的供应链优势。
巨头有资源折腾,那中小卖家咋办?行业里早就有了共识: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三、中小卖家破局:新兴市场突围,服务商成“救命稻草”
大平台能全球调资源,中小卖家的破局思路很明确:多去全球找市场,避开美国的关税锋芒。
阿里国际本来就在中东、东南亚做得好,现在更是加大投入;普通卖家也开始往拉美、非洲、欧洲这些地方跑。
头部平台在美国的销量占比都不到30%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拓展新市场没那么容易,每个国家的贸易政策、货币规则、当地文化都不一样。
光在每个国家开银行账户就够麻烦的,有些小国家的货币甚至都没法直接兑换,这时候跨境服务商就成了“救命稻草”。
派安盈就是典型例子,在资金层面,它一个账户就能搞定190多个国家、70种货币的收付款。
不管是在亚马逊开店、做独立站,还是做B2B生意,收款、换汇、付款都能在一个体系里完成,不用再挨个开账户,还能帮卖家把资金链路合规打通。
更实用的是,派安盈会举办主题峰会、资源对接会,直接让卖家和海外的电商平台、服务商、KOL对接,拿到一手资源,少走弯路。
说直白点,派安盈这样的“基建帮手”就像一条“全球跨境支付高速公路”,帮卖家把出海的路铺顺。
类似的“基建帮手”还有很多:做跨境物流的能解决时效问题,做合规咨询的能避开政策坑,做品牌运营的能帮卖家本地化。
这些服务商不光是卖家的“避风港”,更是关税战背景下,跨境电商能逆势增长的“基础支撑”。
四、不是关税软,是底气硬:中国制造才是核心王牌
说到底,跨境电商能扛住关税压力,最根本的不是平台应对多巧妙,也不是服务商多给力,而是有“中国制造+完善跨境生态”的底气。
商务部专家早就说过,就算加了关税,中国商品算上成本、质量,性价比还是比很多国家的产品高,美国消费者该买还是会买。
这不是空话,而是中国制造的硬实力体现。
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再到物流,能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保证质量。
就拿服装行业来说,中国工厂能做到“小单快返”,从设计到生产仅需几天,这种效率是很多国家比不了的。
再加上平台的灵活应对、卖家的全球布局,还有跨境服务商的“基建支持”,就算关税战还在拉扯,跨境电商也能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这才是逆势翻盘的关键——不是关税战是“纸老虎”,而是中国卖家和产业链,已经具备了和关税博弈的实力。
现在的跨境电商,早就不是靠低价冲量的阶段了。
安克在北美市场收入增长20%多,靠的不是低价,而是产品研发和品牌运营;亚马逊中国卖家的占比能超过50%,靠的也是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的综合优势。
未来就算关税政策再变,只要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还在,跨境生态还在完善,卖家就能找到新的机会。
结语
看明白这些就知道,跨境电商的逆势增长,从来不是偶然。
从30%的基础关税到37%的实际税率,从取消免税政策到针对性打压,美国的关税手段确实狠,但中国跨境电商接住了。
接住的底气,是Temu们能快速转型挪窝的灵活,是亚马逊们愿意补贴留卖家的现实,是中小卖家敢闯新兴市场的勇气,更是派安盈们搭起基建的支撑,最核心的还是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关税或许能改变商品的流通路径,却改不了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关税战硝烟再浓,中国跨境卖家依然能逆势赚钱的根本原因——实力,才是最好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