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美方连续出招,试探中国对稀土等领域出口管制的反应。首先是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但几天后又改口,表示愿意与中国展开谈判。接着,特朗普提出要停止与中国在食用油等领域的贸易往来。美国的这些举动显然是因为中国的反制措施让他们感到压力。
中国的“组合拳”让美国吃不消,尤其是在稀土领域。中国暂停了稀土对军事用途的出口,这直接影响了美国许多军工项目的运作,包括战机、潜艇和导弹等。同时,中国停止了对美国大豆的进口,这使得美国农户头疼不已。从今年7月起,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粮食运输船数量急剧下降,甚至一度为零。根据美国公司预测,如果中国在11月中旬前没有采购大豆,预计美国的对华大豆订单将损失1400万至1600万吨,相当于美国一半的大豆出口市场都将丧失。
美国试图通过让非洲和亚洲国家代替中国购买大豆,但并没有国家能够接收如此大规模的订单。特朗普还拿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作为威胁,然而实际上,美国进口的中国食用油主要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数量远不及中国进口的大豆。对此,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显得有些急迫,他对中国留学生发出威胁,声称中国在美的30-40万留学生是中国的“优势”,暗示美国有筹码。
贝森特还提出了条件:如果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可能不再加征100%的关税。这些举动反映出美方的策略混乱,既要加税又想通过谈判避免加税,显得自相矛盾。
与美国的反复无常相比,中国的应对策略显得更加稳健和清晰。美国官员发现,中国早在今年8月就透露了现在的反制措施,而美方却未曾重视。中国显然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有预警,而不是“故意”制造冲突。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如果不是美国一再采取单边制裁和不合理的限制,中国绝不会主动激化局势。
在美国大豆收获季节,美国的农户已经损失惨重。美国农民甚至跑到越南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去推销大豆,但效果并不理想。特朗普政府应当明白,与中国打贸易战的后果是自食其果,受害的只能是美国的企业和民众。美国的农业州是特朗普的支持基础,如果找不到大豆销路,可能会影响到特朗普的选票。
中国商务部近期也明确表态,美方不能一边与中国谈判,一边采取新的制裁措施。美方应当表现出真正的诚意进行谈判。中国的要求也十分清楚,要求美方停止对中国实体的制裁,解除对中国船只的“港务费”,停止对中国在科技和投资领域的限制,并在关税问题上做出实际让步。
目前,美方的局势愈加紧迫,美国的大豆农民、军工企业、半导体行业以及金融市场等都急于解决问题。中国的态度已经表明,现在是选择继续对抗,还是拿出诚意进行谈判,特朗普需要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