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小米雷军的年度演讲中,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词出现了很多遍,并且被雷军认为是自己创业路上最重要的帮助之一。
什么词呢?
那就是复盘。
为什么会是复盘?对于创业者、经营者来说,复盘的重要性在哪?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复盘”这个词,我想大家已经听过很多遍了,包括在单仁牛商的课程和服务中,我们也会跟学员一起对每个阶段的营销工作进行复盘和调整。
那什么是复盘呢?
它本来是围棋的名词,就像一局围棋对弈结束后,双方会重新在棋盘上按照对局的顺序,一步步地复现下棋的过程,分析每一手的得失,探讨关键节点的决策,探索其他可能的下法。
这个过程的精髓不是简单地判定谁胜谁负,而是最大化每一次对弈的学习价值,分析每一手对结果的影响,理解棋局背后的复杂性。
这就跟企业经营有点相似,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场耗时长久、充满博弈和选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决策正确和错误都是常态,它们都是由无数个相互关联的决策构成的动态系统,我们每一步行动都会对未来产生不同的影响。
那对于资源有限、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挣扎求存的创业者来说,我们容错的空间很少,每一次失败,都是企业在为认知市场、打磨产品而支付的宝贵学费,如果没有一个结构化的学习机制,这些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团队很可能在同一个地方继续跌倒。
所以,复盘就是要把“学费”的价值最大化,通过对过程的回顾、因果分析和归纳,把个人记忆和动作转化为团队共享的知识点,这就是复盘的重要性。
当然,在企业实践中,我们经常会把复盘和总结混为一谈,很多复盘聊着聊着就成了总结,但它们的底层逻辑和最终导向截然不同。
总结是什么?
它看中的是结果,总结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完成了什么?”
本质上这是一种对产出的盘点和评估,通常是向后看的。
比如说我们做年度总结,会罗列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业绩的增减、市场份额的变化,然后围绕着“成绩”、“不足”、“亮点”和“问题”去讨论,主要功能是汇报与评价。
那复盘是什么?
它看中的是过程,复盘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是如何达成这个结果的?”
复盘是要求参与者回到一开始的决策场景,还原当时的信息、思考路径和行动方案,相当于把一个事情预先设定的目标、中间遇到的波折、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再理一遍。
所以,复盘很多时候都要围绕着“目标”、“路径”、“决策点”、“预期”与“现实”的差异,主要功能是学习与探究。
一个只做“总结”的组织,它的文化必然是以结果为导向。
当项目成功了,总结就会把成功进行归因,不会去考虑背后可能存在的侥幸成分,相反,当项目失败的时候,总结就很容易演变成一场追责会,谁没做好,谁要负责,那么,失败的深层原因可能就没人仔细探究了。
相比之下,一个习惯去“复盘”的组织,它的文化是以学习为导向。
假如项目成功了,复盘就要去探究“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这些正确的决策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思考,是不是能够去复制?”
这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发现,成功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一开始设想的那样,甚至是在某个错误的过程中幸运地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复盘就是排除掉这些潜在的风险,让下一次的成功有迹可循。
那假如项目失败了,复盘就是让团队不要去想失败的结果,而是要去坦诚地剖析“我们哪个假设做错了?哪个决策环节出了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规律?”
当然,我们今天的篇幅有限,大家也可以听听不同老师对复盘的理解。
明天,我会跟大家讲一讲系统性复盘的方法和要点,这也是单仁牛商给很多企业服务当中总结出来的实际经验,欢迎大家继续收听单仁行。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再次看到同龄人雷军的年度演讲(我和雷军、陈年都是出生于1969年),我很感慨。
去年我和纽北官方一样,不看好一个手机厂搞汽车,因此错过了小米股价三倍的投资机会。
作为价值投资者,当你无法看到企业的经营价值,也就无法判断一个股票投资价值是高还是低。
因此,我最近十年没有像前二十年坐在电脑前分析,而是花大量时间去到公司调研走访,和高管、一线工人交流。
我在年初也复盘了小米股票,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我这位资深米粉为什么会与小米股票失之交臂?》,为此我也重看了雷军前几年的年度演讲和小米汽车发布会,找到错过小米股票的原因。
现在马上进入四季度,我们也可以在听完雷军的分享后,认真做一场复盘,规划四季度。
作为专业投资者,每逢季度末、年底,我经常受邀参加企业、行业协会的复盘会,根据我的体验,80%的复盘会都是无效劳动,不是成为了 "邀功仪式" ,就是"甩锅大会" 。
要实现高质量复盘,企业首先需要建立三个关键认知:
1、警惕简单归因的陷阱。业绩好就归功于老板自己英明决策、团队拼命,业绩差就归咎于市场不行、政策收紧、对手太狠,然后互相指责,没有人关心客户到底要什么。
2、避免表面化分析。很多复盘都是堆砌数据表格,却没有深入分析数据差异背后的原因,就像只知道 "发烧了",却不查感冒还是感染,自然就找不对解药。
3、超越单点解决的思维。抓着锤子到处找钉子,解决单个问题就结束,没有把经验变成可复用的方法,同样的问题下一次还会出现。所以,我自己去复盘的时候,就会去利用各种模型工具,比如说PDCA循环工作法,它是质量管理领域的经典复盘模型,也是我自己去复盘的工具。
从战略迷茫时的“Plan修正”,到技术攻坚期的“Do落地”,再到成果验证时的“Check校准”,最终沉淀为组织能力的“Act固化”。
我通过雷军演讲的8000多字文字稿,用PDCA梳理了小米的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详细内容请看文稿中的图。
雷军在演讲中说,“从迷茫到蜕变,有时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而复盘就是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手”。
这句话对企业与投资者同样适用。
对企业而言,复盘是我们纠错的引擎,唯有直面失误、锚定长期,才能在产业竞争中破局,就像小米通过复盘实现了“从组装厂到科技巨头”的蜕变。
对投资者来说,复盘是认知升级的阶梯,唯有贴近产业、修正偏差,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找到经营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偏差空间,实现从盲目决策到理性投资的进化。
二者本质的共通之处,就在于对“自我革新”的敬畏,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唯有保持持续复盘的自觉,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最终实现“逆天改命”的价值跃迁。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