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老盈盈
9月25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表示,中国企业出海应该思考一些战略性问题,不能乱出海,不能为了出海而出海。此外,要学会借力,重视和当地企业合作,实现联合开发,减少企业出海的阻力。
宋志平表示,出海的企业要研究战略性的问题,包括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前两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去政策友好和当地市场空间大的地方,同时要做企业最拿手的核心技术。他认为,如果企业能把国内的技术做到炉火纯青,出海应该也会比较顺利。
此外,宋志平在会上重点介绍了“怎么做”的问题。他认为,内地企业出海会遇到不少阻力,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要学会借力,例如与当地企业甚至和跨国公司合作,以减少阻力和壁垒。
宋志平介绍称,前一段时间,他去阿曼参观考察了一个国内光伏企业做的组件项目,规模不小。该项目是这家国内企业和当地投资局合作的,当地投资局投资30%,美国从事盖板玻璃业务的跨国公司投资20%,国内这家公司投资50%。再比如,有一家叫德信钢铁的印尼企业,是国内一家叫德龙钢铁的企业出海后,与印尼当地的资本合作开发的项目。该项目中,德龙钢铁占股权大头,印尼当地的资本也投资了一部分。
宋志平称,这两个出海的项目对于出海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国内的企业出去建工厂、开发项目的时候,如果能和当地的政府公司合作,例如中东、东南亚都有政府开发公司,引入这些公司的资金,对于企业出海具有战略意义,对防范风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宋志平以自己过去的亲身经历表示:“当年我们去非洲见企业就遇到问题了。我们和法国人沟通,法国人不愿意和我们合作,说我们进不了非洲市场。后来我们和他们签了个协议,给了他们一点‘甜头’,大家联合开发,这样一下子就进入非洲市场了。”
除了需要重视和当地企业或者跨国公司合作外,宋志平认为,海外联合开发项目,国内企业必须实现控股,就好像当年外资汽车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条件就是必须成立合资企业,对国产化实现率也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