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寒冬未尽:2025年错过购房,五年后你会庆幸还是懊悔?
近些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然步入一个漫长的调整周期。尤其是在进入2025年后,房价持续下跌的态势并未出现丝毫扭转。官方数据显示,全国二手房价格已连续30余月呈现下滑趋势,仅仅在8月份,百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就达到了7.34%。累计至今,全国平均房价的跌幅已悄然超过30%,而像涿州、燕郊等环京区域的楼市,其跌幅更是触目惊心,直逼60%大关。
在此严峻的市场背景下,各类刺激楼市的利好政策可谓层出不穷。除了少数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依然维持着限购措施外,其余绝大多数城市均已全面放宽甚至取消了限购。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纷纷上调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2%的历史低位,并将首付比例压缩至15%。去年年底,税务部门也适时降低了契税和增值税。可以说,凡是能够想到的救市“组合拳”,几乎都已经悉数登场。
然而,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扑朔迷离,一个普遍的疑问摆在了人们面前:2025年不买房,五年之后究竟会庆幸还是后悔?对于这个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早在数年前,商界巨擘曹德旺便已洞察先机,给出了他的预言。
曹德旺曾掷地有声地直言不讳:“房子不过是一堆钢筋混凝土,本身不创造任何价值,长远来看,它将一文不值。” 这一观点清晰地表明,曹德旺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并不乐观,他认为房价持续下跌的趋势几乎不可逆转。
我们对曹德旺先生的判断深表认同。立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客观趋势,未来房价只会愈发趋于理性,甚至变得更为“亲民”。因此,2025年选择暂时观望,五年后,你很可能会因为今日的审慎而庆幸,而非懊悔。这其中,主要有三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巨大的供需失衡,已成事实。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惊人数字,我国目前拥有约6亿栋房屋。即便按每栋住10人计算,这庞大的存量足以容纳60亿人口的居住需求。而这仅仅是现有房屋的规模,每年还有数千万套新增商品房亟待入市。
与此同时,国内房屋的刚性需求却已趋于饱和。调查显示,高达96%的家庭已经拥有至少一套房产,更有41.5%的家庭拥有两套或以上。在商品房供应量远超需求量的情况下,未来房价呈现向下调整的概率极大。因此,2025年按兵不动,五年后你很可能会为自己当时的明智决策而感到欣慰。
第二,老龄化社会的悄然到来,改变供需格局。
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国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4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人口数量正在持续萎缩,90后一代约有1.75亿,00后则约为1.45亿。未来,老年人口比例将愈发显著,而他们大多已拥有自己的房产,不再具备新增购房需求。同时,年轻一代面临着继承父母财产或选择不婚不育的现实,这将进一步削弱未来的刚性购房需求,房价的下跌也就成了必然。
第三,房地产市场已开启长期深度调整。
在经历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尽管当前楼市有所回调,但各地房价的泡沫依然普遍存在。例如,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40倍,意味着当地居民需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购买一套房。即使是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也普遍在20-25倍之间。
高企的房价终究难以脱离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未来必然会逐步回归到一个更为合理、更能被大众接受的区间,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紧密挂钩。因此,放弃2025年的购房计划,你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以更优惠的价格购入心仪的居所。
综上所述,2025年不购房,五年后你更大概率会庆幸而非后悔。曹德旺先生的预言,以及我们分析的上述三点理由,都指向了未来房价仍有可观的调整空间。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五年内,国内房价的走势或许会呈现一定的分化。那些前期跌幅较大的城市,房价下跌的势头可能会有所缓和。而那些房价基数较高、跌幅并不明显的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未来则有可能面临“补跌”的风险,这一点,购房者们还需时刻警惕,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