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坐在南海的一艘渔船上,望着中国的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美国彭博社的能源记者丹·默托(Dan Murtaugh)目瞪口呆。
他刚刚亲眼见证了,六艘专业船只有条不紊地吊装起体型堪比建筑物的巨型风力发电机,整个过程高效且震撼。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
在青海,在甘肃……丹的同事们同样惊异于中国构建的庞大电力系统规模。
他们描述道,“那里的太阳能电池板与风力发电机绵延不绝,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尽头。”
置身于无垠大海之上,丹由衷感到欣慰:原来在中国,“清洁能源时代将蓬勃而至”的可能性,依旧鲜活滚烫,满含希望。
这也不能怪丹是一个悲观者。
放眼全球大多数地区,随着成本攀升,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对风电项目充斥敌意的阻挠做法,人们对于未来清洁能源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憧憬正日渐消散。
但在中国,丹重燃希望。
在9月12日发布的长文中,丹写道,今年,中国的能源转型似乎正处于一个关键拐点,这不仅对中国自身,也对全球产生着深远影响。
2024年7月3日,“明阳天成号”在中船黄埔文冲船厂正式完成吊装安装。明阳智能官网
显而易见的是,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装机量创下历史新高,其规模巨大的新增发电量,使得中国的燃煤电厂不再需要燃烧大量燃料,进而推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下降。与此同时,中国领先的清洁技术公司正加速“出海”,出口电力设备并在海外建厂。
这让中国离提前5年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核心目标越来越近。去年1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道,我国全面推动国家自主贡献实施,均已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我国确定的国家自主贡献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
丹认为,这些成果无疑将成为本月晚些时候举行的纽约气候周(Climate Week NYC),以及11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上的热议话题。
“这一转变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气候科学日益敌视的情况下”,他写道。
丹还对比了中美电力现状:在美国,电力需求经历了二十年的停滞,如今数据中心用电量的激增,让规划机构与公用事业单位压力陡增。电网竭尽避免停电,科技巨头们则自行投资建设发电厂,以确保未来发展所需的电力。
而在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受工厂增多、空调普及、电动汽车保有量上升影响,中国的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已成常态。
丹特别注意到,今年夏天中国的用电峰值再创新高,较去年增加约100吉瓦,相当于英国所有发电厂的总发电量。得益于去年新增了430吉瓦的发电装机容量,中国平稳应对了这场“用电大考”,守住了不拉闸限电的底线。
8月21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中国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这是我国月度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在全球也属首次。
横向对比,这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和;纵向比,这是中国2015年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的约两倍。
中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底气,源自能源的多能互补:煤电、气电等顶峰保供,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电源“大显身手”,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则支撑调节。
7月21日,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员工指挥无人机对金凤220千伏变电站周边关键输电线路展开密集巡视与精确红外测温。视觉中国
丹指出,中国政府深知,确保电力充足至关重要。正因如此,中国建设了规模庞大的电力系统。光是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装的太阳能电池板数量超过了德国、法国和西班牙三国历史累计装机量的总和。
与此同时,中国仍在建设利用燃煤电厂,以弥补风电、光伏出力不足的情况。最近,中国还与俄罗斯签署协议,同意推进搁置已久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建设工作。
在丹看来,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中国并未将能源转型仅仅视作一个气候问题。
他分析称,中国自然希望实现电力清洁化,但更重要的是,即便面临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也要确保电力的价格低廉、供应充足,以及稳定可靠。
这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同样相当重要。人工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业等增长领域都需要大量电力,“电价低、供应稳”将让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中国似乎距离“能源圣杯”仅一步之遥,不过丹也提醒,中国的转型之路上仍有新挑战,需要加大对输电线路与储能的投入,以确保无日照、无风时可再生能源仍能供电。而化石燃料企业的产业规划问题也至关重要。
至于中国将如何权衡挑战与清洁能源收益,相信答案很快会清晰:中国最早可能将于本月向联合国宣布其2035年气候目标,并在明年3月发布新的五年规划。
据央广“国际在线”报道,今年7月,中国与欧盟联合发布了《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前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涵盖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国家自主贡献(NDC)是《巴黎协定》框架下各国依据自身国情设定的减排目标,每五年更新一次,以确保与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保持一致。
当地时间9月10日,总部位于芬兰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发布最新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装机规模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并通过清洁能源技术出口推动了全球减排进程。而新一版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展示中国推动实现碳中和的可信路径。
报告还认为,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并非一份宣言,而是一个起点,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清晰指引。即将到来的“十五五”以及2030年前的关键窗口期,将为中国根据技术进步、经济转型和国际合作进展情况,持续优化气候目标提供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