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活力,通过改革找动力,这是4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大经验,切中要害的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方方面面起到功效,要素市场化就是这样一个新的改革方向。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说是试点,但是试点面非常之广,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这10个地区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从而也是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地区。
这只能说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既有信心,也有决心。应该说,在当前中国经济的大格局之下,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优化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配置,提高全要素的利用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实话说,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新概念,一个经济学上常用的概念,并不一定为大众所熟悉,但是,如果我们根据这份实施方案的细节去剖析,就会容易理解得多。
所谓要素市场化,就是要让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这些基本要素流动起来,尤其是要打破地域限制,在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寻找利用效率最高的地方。简单地说,就是人要到最适合他的地方去,技术也要到最能发光的地方去,而最终的市场呢,也要向所有的产品打开大门。
比方说,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就将拓宽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范围,支持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苏南重点城市则将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试点地区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探索建立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
再比方说,数据是新型的生产要素,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苏南重点城市则将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应用,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路径。
我们最终会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所在,也是最根本的动能所在,因此,我们会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也是现在市场最为关心的“反内卷”的突破口所在。这里的逻辑是,要素市场化改革指向全国统一大市场,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反内卷”的关键所在。
当前“内卷式”竞争,一个是与地产相关的原材料制造业,一个是下游消费品制造业,这两个领域还好理解,房地产下滑和消费需求不足是其原因,但是,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内卷式”竞争也出现在了“新三样”上,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锂电池上。
而这其实就是“反内卷”的难点所在。因为,强调科技创新和要求“反内卷”同时出现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非常关键,因为不仅是“新三样”,以后还会有“新新三样”,如果各地还是以蜂拥而上的态势涌入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行业,那么,不可避免地还会出现新的“内卷”。
怎么办?答案就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首次强调了从制度层面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025年7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
只有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入手,只有建设好一个统一大市场,最终才能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破除地方保护、清理地方“内卷式”的优惠政策、消除各种人才、技术、资金数据要素上的流动壁垒,从根本上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要素市场化改革,正是制度化的“反内卷”,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