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厂家视角出发,维护线上价格体系是保障品牌价值、渠道利润和市场秩序的关键战役。
以下五大核心利器,兼具精准性、杀伤力与可操作性,构成一套系统化的电商控价组合拳:
利器一:知识产权投诉——精准打击的“法律核弹”
精准性:直指违规销售的法律命门。通过商标权、著作权(如盗用官网图片)、专利权(如外观设计)投诉,精准锁定未经授权或侵权的店铺,避免误伤合规经销商。
杀伤力:威力巨大。一旦投诉成立,平台通常会立即下架商品链接、清零交易记录、对店铺扣分。多次违规将导致店铺被降权、限制活动报名,甚至面临关店风险,对乱价卖家形成强大震慑。
可操作性:
基础操作:厂家需先在淘宝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京东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拼多多维权中心等完成品牌资质备案(商标注册证等),获得投诉资格。
高效执行:可自行组建团队或委托专业第三方控价公司,利用其对平台规则的深刻理解和高效处理流程,实现“发现-取证-投诉-跟进”闭环。例如,针对盗图行为,提供原始图片源文件即可发起著作权投诉。
利器二:全网智能监控系统—
精准性:利用AI爬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7×24小时自动扫描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全电商平台。
通过分析价格分布、渠道流向,甚至能溯源窜货经销商,从源头解决问题。
可操作性:自建系统:成本高昂,适合大型企业。
第三方服务:性价比高,主流选择。
利器三:渠道分级与溯源管理——釜底抽薪的“根治之策”
精准性:直接针对乱价根源——渠道窜货。通过与经销商签订严格的《线上销售协议》。
杀伤力:从供应链源头切断低价货源。结合产品批次码、防伪码、差异化包装(如不同区域产品包装颜色或文字标识不同),一旦发现低价商品,可迅速溯源至具体经销商,实施精准处罚,有效遏制跨区窜货。
可操作性:建立经销商管理体系,将控价要求融入日常合作。对优质经销商,可给予差异化授权(如仅授权高端产品在天猫销售,中低端产品在拼多多),避免内部价格冲突。
利器四:假货鉴定与购买投诉——斩草除根的“终极杀招”
精准性:针对长期、顽固的低价售假店铺。通过公证购买其商品,委托品牌方或第三方权威机构(如中检)出具《假货鉴定报告》,证据确凿。
杀伤力:这是最严厉的处罚手段。平台一旦认定售假,将对店铺处以扣12分以上、7-14天关店,甚至永久关店的重罚,彻底清除“毒瘤”级竞争对手。
可操作性:适用于证据确凿的售假行为。需注意流程合规(公证购买、权威鉴定),确保投诉成功,避免被反诉。此手段通常作为对屡教不改者的最后手段。
利器五:官方价格管控工具——平台赋能的“规则武器”
精准性:直接利用电商平台官方提供的控价功能,合规且高效。
杀伤力:
淘宝:品牌可使用“品牌方定价管控”功能,设置商品最低售价,超标商品将被限制展示或搜索降权。
拼多多:可通过“议价管控”功能,屏蔽过低价格的商品链接。
京东:有“价格力”规则,系统会自动对低价商品给予流量扶持,厂家可通过官方渠道申诉或调整策略应对。
可操作性:操作相对简单,厂家在品牌后台即可申请和设置。这是最合规、最直接的平台内控价方式,应作为基础防线。
总结:
这五大利器并非孤立,而是应协同作战:
监控系统(利器二)发现目标;
先以渠道管理(利器三)和沟通协商“先礼”;
对不配合者,发动知识产权投诉(利器一)和平台管控工具(利器五)进行打击;
对顽固售假者,祭出假货鉴定(利器四)这把“终极杀招”。
厂家可根据自身资源和乱价严重程度,选择自建团队或委托专业第三方控价公司来执行这套组合拳,方能高效、持久地打赢电商控价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