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宣布,俄罗斯与中国已正式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该管道经蒙古国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长达30年。
在当天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俄一贯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能源等各领域合作,但未进一步透露项目细节。
这一动向迅速引发国际舆论关注。路透社报道称,尽管西方多次施压中国减少与俄罗斯的合作,中方显然未予理会。牛津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研究主管米哈尔·梅丹指出,该项目的宣布是“能源地缘政治的重大转折点”,明确显示“中国不再关心西方的看法,而且中国并不孤单”。
此前有消息称,中国技术还将参与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的关键生产线建设。《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在失去欧洲市场后,俄罗斯正全力转向东方,而中国凭借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在这一关系中占据更主动地位。
尽管天然气定价、融资与建设时间表等具体细节尚未完全敲定,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主任加布耶夫仍指出,这一协议凸显出中国对俄罗斯能源的持续兴趣。而随着欧盟计划2027年前彻底摆脱俄能源,任何新协议都将更有利于中方。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推进能源多元化与脱碳战略,进一步巩固其能源独立目标。
这一合作不仅重塑欧亚能源贸易格局,也可能成为改变全球地缘政治平衡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