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记者 孙安)8月18日上午,在位于宿豫区的宿迁澳中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加紧生产一批高档玻璃移门。作为一家拥有7项发明专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目前95%的产品远销海外。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技术实力突出的企业,此前却因融资渠道有限,发展一度受阻。
“我们曾多次尝试利用专利进行融资,但因为找不到合适途径,始终未能成功。”该公司董事长何志权坦言。
转机出现在今年初。宿豫区相关部门在“企业大走访”活动中主动对接企业,全程指导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预计公司新增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这对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何志权说。
宿豫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科长蔡同春介绍,他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辖区内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知识产权闲置”问题。
“企业大量专利等轻资产未能有效转化运用。我们通过精准服务,努力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蔡同春说。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仅缓解了企业短期资金压力,也为企业创新注入了新动能。宿豫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构建起“政府引导、银企对接、专业评估”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更多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加速实现“技术变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宿豫区已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笔,总金额达7000万元。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受益企业之一。这家专注于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发、生产的企业,去年通过专利质押获得600万元的资金支持,今年在相关部门协助下,有望再获4000万元的融资。
“新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技术迭代升级。”该公司研发部部长张超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让创新成果更好赋能生产经营,提升市场价值。”
目前,宿豫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1107件,其中高价值专利705件,占比达63.68%。“这无疑是一座尚待深挖的富矿。”宿豫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强化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协作,通过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开展“送政策进园区”等活动,搭建专业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