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一扫VC寒冬阴霾。
近日,设计软件开发商Figma顺利IPO,上市首日该股暴涨250%。根据发行文件中披露的流通股数量,首日交易结束后Figma的市值达到563亿美元。这是美股今年最大的IPO。
若计入员工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单位以及首席执行官迪伦·菲尔德(Dylan Field)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单位,该股完全稀释后的市值大约超过6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4700亿元)。
在上市当天,创始人Dylan Field发给全体员工的备忘录里写道:“IPO不是终点,而是把 Figma做成设计行业基础设施的起点。下一个十年,我们要让10亿人能够在Figma上协同创造。”
此前,巨头Adobe曾开价200亿美元,希望收购Figma公司。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笔轰动一时的并购案最终没有谈成。
一扫VC寒冬阴霾
7月31日,随着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钟声响起,Figma以33 美元的定价登场,数小时后,该股飙至115.50美元,日内涨幅 250%,市值定格在563亿美元。
这是2025年迄今美股最大规模的软件IPO,也是自2021年VC 寒冬以来,第一家上市首日即实现2倍以上涨幅的十亿美元级公司。Figma一骑绝尘。
路演初期,Figma给出的区间仅为25–28美元,一周后上调至 30–32美元,最终再提1美元至33美元,其仍然获得超40倍认购,约半数订单空手而归。
此次IPO,Figma总发行3,693.7万股A类普通股,其中公司新发1,247万股,筹资4.11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筹资,Figma明确列出三大方向,偿还 2024 年可转债、加码 AI 研发、战略并购。
老股东套现近60亿元
2012年,20岁的布朗大二学生Dylan Field拿到Thiel Fellowship的10万美元辍学金,与校友 Evan Wallace 创立 Figma,目标是“把 Photoshop 搬进浏览器”。
此后从2013年起到2024年的数年间,Figma从种子轮,一口气融资到E轮和Pre-IPO轮,Index、Greylock、a16z、红杉、凯鹏华盈等顶级VC轮番加注。
至2024年Figma完成最后一轮4.16亿美元的私募融资(Pre-IPO轮)时,其估值已经高达125亿美元。
不过,针对此次125亿的估值,业内普遍其视为“保守定价”,他们认为Figma这是在为IPO预留空间。
被投企业上市,最开心肯定是创始人团队和陪跑多年VC。招股书显示,此次IPO,Figma老股东出售2,446万股,套现8.0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60亿元)。
其中最大老股出售方——非营利组织Marin Community Foundation,一次性落袋4.41亿美元。
Figma创始人Dylan Field出售235万股,到手约7,700万美元,不过他但仍保留价值约61亿美元的股份。
据此大致推算,仅凭Figma一家公司,创始人Dylan Field的审价就高达61.77亿美元(约合445亿元人民币)。
若不是监管阻拦
差点200亿美元卖了
但从发展历程和融资历程来看,Figma一路的成长十分顺利,甚至可以说很完美。不过,这中间也有一个小插曲。
2022年9月,Adobe曾宣布以200亿美元现金+股票收购 Figma,溢价约50%。
不过,该交易在当时立即遭遇美国、欧盟及英国三方反垄断调查。监管机构担心Adobe与Figma在UI/UX工具市场的“横向重叠+纵向整合”会扼杀创新。2023年12月,Adobe宣布放弃并购,支付10亿美元“分手费”。
回头来看,这笔未完成的收购,表面上看虽然白折腾了一番,但是从实际收益上,对对Figma的发展十分有利。
首先,Figma净到手10亿美元,这笔款项几乎覆盖其2023–2025年全部AI与基础设施投入。要知道,2025第一季度Figma的营收收入也才2.28亿美元,净利润4,490万美元。10亿美元几乎等于2025全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