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们所知,中国民营企业的接班是一场大考,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过关,哪怕企业创始人做了很多准备,也避免不了内部的纷争。
毕竟牵扯到巨大的利益分配,兄弟反目,母子相争,所谓“豪门恩怨”,说穿了都是为了钱。
富不过三代。这就像一个咒语,多少精明的企业家都对此无计可施,他们想要把拼搏了一辈子的基业传承给子孙,但又恐怕子孙驾驭不了,反而惹来祸患。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道理都知道,可事到临头不把财富传给子孙,又能传给谁呢?
老方说:在企业接班人传承上,任正非做法很高明,华为代表了方向
对于老板们担心的企业传承问题,任正非就轻松多了,他早已完成了交接班的制度安排,华为有很多“接班人”,他们足以支撑企业的基业长青。
人家问我“你怎么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我说,我是管长江的堤坝的,长江不发洪水就没有我的事,长江发洪水不太大也没有我的事啊。我们都不愿意有大洪水,但即使发了大洪水,我们早就有预防大洪水的方案,也没有我的事。——《与任正非的一次花园谈话》
在华为公司,采取了“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的做法:公司治理架构很完善,集体领导制度,不把公司的命运系于个人身上,既有权责清晰的设计,又有分权制衡,使权力在闭合中循环,在循环中科学更替。
必须承认任正非的格局之大超乎想象,偌大的企业说把股份分出去就分出去,现在华为有127,909名持股员工,他们从治理层面讲都可谓“接班人”。
这与那些选不出来接班人的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想一想,如果创始人真的爱企业,那何必执着于非要把企业传承给子孙呢?
家天下与公天下:私者一时,公者长久!
归根结底还是私心作祟,对于很多老板来说,他们是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私产,他们追求的就是富过三代,富贵绵延不绝。
这跟古代皇帝追求“万岁”的私欲是一致的,都知道不可能千秋万代,却又总妄想江山永续。
究竟是“家天下”好还是“公天下”好,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哪怕一个皇帝再英明神武,他也管不到后世出现不肖的子孙,把基业拱手让人。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种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城头变幻大王旗,刘家的江山丢了,后面还有杨家、李家、赵家、朱家……风水轮流转,最多也就是二三百年。
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富贵权势绵延不绝,唯有克服私欲,超越自我,一心为公的人才能彪炳千秋,万古流芳。毕竟,这个天下本来就是天下人的天下,并不属于哪一家。
“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正是其核心价值观被其接班人所接受,而且接班人必须具有自我批判能力。”
权力的接班不如核心价值观的接班,毕竟人是由思想主导的生物。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思想共识,是判断的标准,也是大家约定好一起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信条,而“接班人”其实是用核心价值观约束、塑造出来的。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否则就谈不上规则的确定性,唯有核心价值观被大家都接受了,才能摆脱对人、技术和资金的依赖。
没有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企业文化,而没有企业文化的话,队伍就没有真正的凝聚力。很多企业都是靠创始人的威信支撑,并没有形成华为那样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因此面临传承的难题。
“我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所确定的我们企业内在的组织流,经过不断自我优化自成体系,一旦能以自圆其说之后,即使现在的领导人不在了,这个组织流也不会终结,仍将如长江长流不息,新的企业后继人,势将顺应、继承和管理这个组织流永远长流下去,我们的华为公司怎么会垮掉呢?”
总之,企业文化和治理机制相结合,企业就容易无为而治,顺利传承。但因为企业也受到熵增定律的支配,所以必须不断践行自我批判的作风,自我批判就是奋斗精神,唯有持续奋斗才能克服熵增,也才能生生不息。
老板们要想清楚:企业的动力源泉是什么?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物质总有毁灭,企业总有衰朽,身体也总有死亡,“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古人早已洞悉了其中的奥秘。
为了企业的长治久安,任正非和团队在创业阶段就开始研究推动华为前进的主要动力问题,考虑怎么使这些动力能长期稳定运行,而又不断自我优化,源源不绝。
大家越来越明白,促使核动力、油动力、煤动力、电动力、沼气动力……,一同努力的源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所确认,同时接班人要有自我批判能力。接班人是用核心价值观约束、塑造出来的,这样才能使企业长治久安。
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本来就是互相作用的,所以老方说华为的做法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值得老板们学习。
不管是财富的传承还是权力的传承,唯有接班人把“文化核心价值观”接过来,才能带领企业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创始人,要注意在短期的产品、技术和团队管理之外,还要考虑好长期的传承问题,毕竟治理机制和文化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
最后,相比一个狭隘局限的“我”,超越小我的“我们”才更有力量和生命力。在这方面,任正非已经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