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00后”造人形机器人,半年拿下三轮融资。7月31日,记者自零次方机器人获悉,该公司于近日完成了“天使+”和“天使++”轮亿元级融资。“天使+”轮融资由包河创投、同创伟业、力合科创出资,“天使++”轮由水木基金、包河创投、瑞穗力合、拉尔夫创投出资。零次方成立于今年1月,并于今年2月完成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其在创立半年内已经完成三轮融资。
清华“00后”造人形机器人,半年拿下三轮融资。
7月31日,记者自零次方机器人获悉,该公司于近日完成了“天使+”和“天使++”轮亿元级融资。“天使+”轮融资由包河创投、同创伟业、力合科创出资,“天使++”轮由水木基金、包河创投、瑞穗力合、拉尔夫创投出资。零次方成立于今年1月,并于今年2月完成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其在创立半年内已经完成三轮融资。
在具身智能行业中,零次方的背景有些特殊,其创始团队并非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行业的“大佬”,而是一群“00后”极客。团队主创成员均为来自清华大学AI&Robot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00后”,在机器人操作及运动控制领域成果突出,已在T-RO、CoRL、ICRA、IROS等顶级机器人会议和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意向订单总额已近亿元
在半年时间里,零次方实现了具身智能软硬件、数据采训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服务场景整体解决方案等完备产品打造,推出了Zerith Z1、H1两款机器人本体。
零次方介绍,在场景上,公司以酒店、餐厅等商业服务作为首攻领域。公司认为,以该场景具备的任务边界刚性(清洁、补货动线标准化)、环境干扰可控(空间布局结构化)、数据多样性可控(物品类别有限)三大特性,基于细分场景数据可快速跑通具身模型的快速迭代,以垂直场景为切入点逐步攻克复杂递增场景,加速具身智能商业小闭环。
商业化节奏上,零次方7月已经开始陆续交付ZERITH-H1产品,8月即可开始大规模出货,今年预计完成500台机器人交付。此外,零次方机器人已获数千万元订单,意向订单总额已近亿元。
力合科创总经理汪姜维公开评价称,零次方的孵化和成长,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更是清华大学“实验室-产业-资本”三角闭环的生动诠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AI&Robot实验室以具身智能决策算法核心专利转化出资,不仅为团队注入硬科技基因,更构建起“研发-迭代-反哺”的可持续创新飞轮。这种模式破解了高校成果“重论文轻转化”的困局,使前沿技术得以在零次方的产品体系(如Zerith-V0模型)中快速验证、迭代、商用。
在后续方向上,零次方最新融资将重点投向三个领域:
一是技术攻坚,深化具身智能专项场景基础模型算法研发,突破复杂任务动态决策瓶颈,加速具身智能商服场景落地;
二是量产提速,加速量产工厂的规模化建设,推动年底500台多型号机器人量产交付;
三是生态布局,联合产业资本、政府机构、开发者生态打造具身智能数据枢纽,解决目前具身行业数据模态缺失、数据采集流程繁琐、任务数据管理繁杂、模型训练推理部署门槛高等难题。
具身智能产业融资井喷
环顾整个具身智能产业,今年以来该领域的投融资已是高潮迭起。一方面,企业融资节奏极其密集,单是7月,便有星动纪元、它石智航、星海图、小雨智造等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宣布获得融资。
另一方面,此前未曾入局具身智能的PE/VC、产业投资人也在今年选择下场。以互联网、零售、消费品领域投资见长的“风投女王”、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投资了星海图;宁德时代领投了银河通用新一轮11亿元的融资,后续还将为银河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技术落地与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撑。
“我们也一直劝企业,要趁当下比较宽松的融资窗口期,多攒点‘子弹’。”谈及今年的融资热潮,一位专注于具身智能投资的人士向上证报记者分析称,类似几年前的自动驾驶,具身智能行业的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统一,产品商业化也还在探索阶段。因此,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融资还是冲刺二级市场,均是具身智能企业“广积粮”以提高生存概率的途径。
该投资人认为,业内对于标的的筛选正趋于理性,早期可能更看重创始人背景等单一因素,而现阶段投资人更注重评估企业的商业化路径可行性及落地进度。
展望来看,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概念验证期到商业化早期”的过渡阶段。在前一阶段,项目所处行业的前景已是共识,但是哪个项目能赛马成功,是未知数;在后一阶段,行业开始尝试商业化,谁是龙、谁是虫,开始显现出来。类似电动车和大模型的发展节奏,机器人行业同样会经历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