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今日俄罗斯”频道报道了德国检方的一项声明:
“德国检察机关宣布,要求从一家俄罗斯金融机构的账户中没收超过7.2亿欧元(大约56.5亿人民币)的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金融机构此前一直受到国际制裁的制约。
那这家金融机构到底是哪一家公司呢?根据知情人士的透露,这家机构是俄罗斯国家结算存管所(NSD),它位于莫斯科,在俄罗斯的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尤其是俄罗斯方面的高度关切。
令人有趣的是,作为以“战斗民族”著称的俄罗斯立刻做出了回应,宣布要没收德国企业在俄罗斯的资产。
具体来说,俄罗斯决定没收西伯利亚原本属于德国油气勘探公司温特沙尔(Wintershall)和奥地利OMV公司的天然气田股份。
由于这两国的“资产没收”行动发生在同一天,且俄罗斯是后来采取行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俄罗斯对德国行为的“报复”。
德国媒体也一致持这种观点,认为两国的资产没收相互呼应,表明德国的行动招致了俄罗斯的报复。
但无论如何,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证明俄罗斯的行动确实是“报复”,也无法明确证明两国的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那么,德国为什么会突然采取没收俄罗斯资产的措施呢?
据德国方面透露,早在2022年12月20日,俄罗斯金融机构中的一名官员曾试图“从其法兰克福账户提取7.2亿欧元”。
然而,这笔交易最终未能成功。
因此,在2023年7月7日,德国总检察长向法院提交了资产没收申请,要求没收这家俄罗斯金融机构的资产。
德国总检察长表示,这一机构“涉嫌试图违反2022年6月通过的欧盟制裁及外贸法”。
德国当局最终决定执行资产没收,并解释称:“没收行动的原因是,目前无法指控或定罪具体责任人。”
尽管交易未成功,德国认为这一转账行为仍然表明了俄罗斯试图规避制裁,因此才决定没收这笔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德国第一次对俄罗斯资产采取没收措施。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在全力支持乌克兰,同时也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
制裁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政治、资源、体育等方面都涉及其中。
作为欧盟的创始成员国,德国也在美国的压力下,积极参与了制裁俄罗斯的行动。
然而,德国以往只是冻结了俄罗斯的资产,而此次直接采取了“没收”措施,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
是否意味着德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将进一步加剧,还不得而知。
当然,德国这一决定也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2022年12月21日怒斥德国政府,称其为“小偷”。
拉夫罗夫表示,这一系列行动可能背后是美国的推动,西方国家在美国的施压下,通过寻找法律漏洞,企图非法夺取俄罗斯的资产。
“他们就是小偷,我们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政治上背信弃义,违背协议,试图欺骗他人,现在他们变成了字面上的小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资产冻结情况。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整个欧盟和七国集团(美、英、德、法、日、意、加)已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约3000亿欧元(约23000亿人民币),其中约三分之二的资产被冻结在欧盟。
对此,俄罗斯财政部长卢西安诺夫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欧盟决定冻结俄罗斯在欧盟的资产,俄罗斯将会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
欧洲清算银行曾做过统计,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在9个月内产生了30亿欧元的利润(约235亿人民币)。
由于这些资产被冻结,俄罗斯自然无法支配这些资金,而欧洲掌控了这部分利润,最终用它来支援乌克兰。
这使得俄罗斯的海外资产被冻结,而这部分资金的利润被西方国家用于支持俄罗斯的“对手”乌克兰,显得尤为荒唐。
欧盟委员会甚至计划在2023至2027年期间为乌克兰提供最多达150亿欧元的援助。
这一行为无异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毕竟俄罗斯也冻结了大量欧盟资产,并且这些被冻结的资金同样产生了可观的利润。
正如卢西安诺夫所言:“如果我们的不友好的伙伴做出类似决定,我们必定会做出对等回应。”
接下来,我们再关注一下俄乌冲突的现状。
自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战局依旧胶着,冲突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2022年12月17日,俄罗斯军方宣布成功击退乌克兰军队在顿涅茨克和库皮扬斯克等地区的进攻,并击落了一架乌克兰军用直升机。
而乌克兰方面则称,他们成功击退了俄军的进攻,并摧毁了俄军的弹药库和燃料库等重要设施。
回顾整个冲突过程,双方均在不断宣扬自己在战场上的“胜利”。
事实上,北约国家的军事援助也为乌克兰带来了极大支持,俄罗斯方面表示,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战术弹道导弹、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等武器装备,都有北约国家的军事人员参与操作,也就是说,北约国家已经深度介入了俄乌战争。
此外,北约还帮助乌克兰训练部队,部署军事力量,并通过卫星为乌克兰提供战场数据。马斯克的“星链”也在俄乌战场上发挥了作用。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透露称,至今俄罗斯已消灭了约6000名来自北约国家的外国雇佣兵。
但由于种种原因,乌克兰逐渐淡出了西方国家的视野。
尽管很多欧美国家领导人依然选择支持乌克兰,但他们的民众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逐渐减弱。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但效果并不显著,乌克兰尽管偶尔取得一些战果,但总体上并未扭转战争的主动权。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资金援助,似乎成效甚微。
第二个原因是,欧洲国家的援助已经付出了过多。据调查,欧盟国家和机构共向乌克兰提供了1420亿美元的援助,而美国的援助额则仅为这一数字的一半。
从当前局势来看,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依然十分紧张,俄罗斯的应对策略依然是“对等制裁”。
双方的博弈依旧没有结束,接下来就看谁能在制裁战中占得先机。
编辑: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