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外卖行业的“超级星期六”活动迎来了显著变化。在北京等地,曾经备受瞩目的“0元购”活动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条件更为严格的免费通兑券。然而,在江苏宿迁,美团的“0元购”奶茶活动仍在继续,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已于7月18日约谈了饿了么、美团和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其理性竞争,规范促销行为,构建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
此次外卖平台活动的调整,标志着曾经疯狂的外卖价格战开始降温。在北京,美团App上的“0元购”广告栏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活力早餐”“下午茶”和“美食”等免费通兑券,但这些券的使用条件更为苛刻,如“单点不配送”“起送价”等,使得真正的免费变得难以实现。淘宝闪购的“超值爆品”中,虽然仍有“预估到手0元”的蜜雪冰城单品,但实际下单时仍需支付起送价和配送费。相比之下,宿迁的美团“0元购”奶茶活动仍在进行,尽管活动图标从“0元喝奶茶”变为“请你喝奶茶”,但消费者仍可通过该活动免费获取奶茶。
外卖价格战的降温并非偶然。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为这场价格战按下了暂停键。此次约谈是继5月13日五部委联合约谈之后的第二次,显示出监管部门对外卖行业无序竞争的高度重视。监管部门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理性参与竞争,避免因价格战导致的市场混乱和消费者权益受损。
从市场角度来看,外卖价格战的边际效应已经极低。尽管订单数量在价格战期间大幅增长,但这些订单大多为低价值订单,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贡献有限。以南京某便利店为例,其在价格战期间接到的订单中,大部分是冲着满减优惠而来,实际收益微乎其微。此外,价格战还可能导致市场定价秩序的混乱,让消费者对低价产生依赖,进而影响商家的正常经营。
外卖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并未因价格战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美团、饿了么和京东三大平台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尽管订单总量从年初的日均1亿单增长至7月12日的2.5亿单,但这些订单的商业价值有限。
此外,外卖价格战对餐饮商家的影响尤为显著。商家在价格战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选择是否参与,只能承受订单量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例如,北京南城香的单日流水虽有所增加,但其创始人汪国玉表示,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且担心产品价格下降后再难恢复原价。价格战不仅扰乱了市场定价秩序,还可能导致商家被迫降低产品质量,以应对成本压力。
监管部门的介入,不仅是对外卖行业无序竞争的纠正,更是对市场健康发展的引导。外卖行业是一个利润微薄、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平台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和运营效率上不断提升,而不是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未来,外卖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而非单纯的低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