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灭亡后,侥幸存活的太医说出了一个隐秘,才知慈禧有多无耻
创始人
2025-06-06 22:03:36
0

众所周知,清朝有两大家族比较有名: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家族。爱新觉罗家族后来发展成为统治阶级,变成皇族,而叶赫那拉家族也非比寻常,最后成了晚清实际权力的操盘手。

起先,两个家族有争斗,后来竟貌合神离走向了政治联姻。

清朝发展到咸丰皇帝的时候,准备开展一次例行的选美大赛,在美女如云的阵营中,咸丰皇帝最终选择了15岁的叶赫那拉氏,而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由于蕙质兰心、体贴温存,叶赫那拉氏进宫后不久便被封为“贵人”(兰贵人)。进宫后的叶赫那拉氏处处谨小慎微,认真伺候主子,从不逾矩半步。4年后,她如愿以偿为咸丰皇帝生下龙子(日后的同治皇帝)。可别小瞧了这个龙子,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母凭子贵”向来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也是兰贵人得宠和立根之本。

此时的兰贵人摇身一变,成了“懿贵妃”。

可能皇帝大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新厌旧,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但其实真的没有,要说有,只能在晚清太平天国领袖的后宫里才能找到蛛丝马迹。咸丰帝许是厌倦了床笫之欢,此时他对鸦片来了兴趣,并每日沉溺其中,好不自在。但随之而来的是身体被拖垮。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驾崩。咸丰帝的死,也昭示着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不复存在,此后,清朝的江山虽然没有改姓,但已经面目全非……

咸丰皇帝弥留之际,把大清的江山社稷交与了六岁的皇子,和帮助他辅政的八个大臣,以及他的懿贵妃和皇后的手中。

有道是,外患不断,内乱频出。由于同治皇帝年幼,所以慈安太后和懿妃两个女人互相扶持,一起齐心协力的辅佐六岁的小皇帝。在两人的努力之下,这个尴尬的局面得以扭转,局势变好。此时,宫里上下也一致称呼叶赫那拉氏为“西太后”、“慈禧太后”。

咸丰死的时候31岁,而慈禧只有26岁。咸丰死后,慈禧就逐渐开始扬名,渐渐掌握了一些权力。两宫太后一直辅佐同治到18岁,此时的慈禧放下了手中的权力,去圆明园过着安享的生活了。

不幸的是,同治皇帝也非常短命,19岁时便英年早逝了。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一番酝酿之后,同治帝的堂兄弟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被推上政治舞台。

众所周知,道光帝在慈禧当政的时候,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也恰恰是道光帝上台的时候,慢慢培养了慈禧对权力的渴望,而她的野心也随之水涨船高。

通过后来的历史学习不难发现,贴在慈禧身上的标签有很多,骄奢淫逸、祸国殃民、胆小怕事等等。慈禧手中的庞大权力,也导致她心中的欲望沟壑难填,这其中不乏有对权力的渴望,还有很多为人所不齿的私欲。

前文有述,咸丰仙逝的时候,慈禧不过二十多岁,虽然她是晚清最高统治者,但她却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女人。此前,她忙于权力争夺,并无与男人接触的机会,而此时,在手握大权之后,她更加想要一个男人作为依靠。

可这种事怎能由她自己说出口,幸亏她面前有一个贴心的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可以说是慈禧肚子里的“蛔虫”,慈禧在他跟前,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李莲英通过察言观色,很快“读”懂了慈禧的意思。之后不久,一个白净的男人出现在慈禧的面前,慈禧心中窃喜自不必说。

其实对于慈禧的做派,宫里人是看在眼里的,一些大臣虽然私下里很是气愤,但终因惧怕慈禧降罪,也对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导致慈禧愈发明目张胆。

一段时间之后,46岁的慈禧突然发现身体异样,整日食欲不振,并伴随呕吐等症状。光绪赶忙找来太医给慈禧看病。这个太医切脉后发现慈禧居然是喜脉,但他并不敢说出实情,于是就告诉“老佛爷”说,您是由于国事操劳、饮食不规律等原因造成的胃部不适,便随手开了一些安神补脑的药给慈禧服用。

慈禧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后,并不见效果。她又叫人找来另外一位太医诊治。这个太医就傻乎乎地告诉她说怀孕了。慈禧听后大为恼怒。自己守寡多年,哪来的孩子?很显然,这个太医死得很惨。不但如此,慈禧一怒之下,将之前的那个太医也给诛杀了,理由是他们只拿俸禄,却不学无术,都是草包。可事实是怎样的呢,恐怕只有天知、地知、慈禧自知了罢。不对,也许还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李莲英。

慈禧接连处死太医的消息,在宫中不胫而走,甚至是流言蜚语各种猜测。慈禧的欲盖弥彰,总归是纸包不住火,怎么办,她焦急万分。还是李莲英,他从一些平日里交往甚密的大臣那里打探得到消息,说有一位江湖“神医”医技甚好,于是便花重金把他请来了,这位郎中叫薛福辰。

虽说过去医疗技术比较落后,可对于是不是喜脉,郎中还是有把握的,包括那两位冤死的太医,不可能将喜脉误诊。薛福辰此前已得知两位太医被杀之事,所以他已经“腹有良策”。

将慈禧诊脉后,这位神医表示,慈禧的症状源自于对国事的操劳,待他调理后,方可缓解。紧接着,他又补充,这一病症与寻常女子怀孕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基于这位神医的言论,宫中流言得以平息。

慈禧听后也十分满意,随即给这位没有入编的江湖郎中解决了“编制”问题。而薛福辰则巧妙地用一些隐蔽的方法,将慈禧太后腹中的胎儿处理得干干净净。

我们曾经都错误地认为皇帝是高危职业,太监和宫女是高危职业呢,要我说,在宫中太医才是最危险的职业。太医作为专门给皇帝、妃子看病的医生,稍有不慎就会有杀身之祸。如前面给慈禧看病的3位医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慈禧身体无恙之后,宫中的恶意舆论也逐渐烟消云散,但此事也给慈禧一个教训,她再找来男宠服务自己时,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怀孕这种荒唐事情,则未再度发生。

作为一个太医,不但要医术高明,更要会看主子的脸色,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因为这件事,薛福辰成为慈禧的专用御医薛福辰,与其他太医相比他的聪明和心机更胜一筹不是吗,这也是他侥幸逃脱的关键所在。

慈禧手中的权力无人能及,而薛福辰则掌握太后这一秘密始终不敢公之于众。所谓“伴君如伴虎”,万一慈禧哪天不高兴,掉个脑袋那是分分钟的事。为了保命,薛福辰便借病告老还乡,而后以假死脱身,躲过了慈禧太后的追查。

自此,这位太医就成为世间最后一位掌握慈禧秘密之人。直至清朝覆灭后,这位太医才敢向世人揭露慈禧太后的这一隐秘行径。在很多人了解过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后,均对慈禧太后的无耻行为大为震惊。作为太后,慈禧并未守住道德底线,反而做出违背礼教之事。

身为执政大清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理应以大清社稷为重,以人民为重,但她的眼里只有安逸、享受、甩锅,从来不管不顾人民于水火。她召集男宠的出格行为,便体现了她的无耻之处,若她是一位心中装着时局之人,是一个尊重礼教且重视道德之人,断然不会做出将男宠招入宫中之事。虽在很多人看来,这段故事并不真实,可从太医的详细描述上,我们却能深刻体会到慈禧执政时期,宫中诸多不堪之事确实让人诟病,甚至很难入目。

(慈禧,晚清时局的操控者,主政清朝长达半个世纪。这个处在权欲巅峰上的女人,对权欲沟壑难填,甚至作出有违封建礼教的出格之事。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愉悦的阅...
看展丨纹样:青铜时代的视觉语言 走进成都博物馆“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特展展厅,或许第一眼就会为体量巨大、纹饰精美、器型...
原创 1... 1993年10月31日,正值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 那天的天气格外明朗,阳光透过薄云洒落在大地上。...
原创 1...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
原创 元... 文◎赵磊 根据邓广铭在《岳飞传》中的详细记载,高宗亲自撰写的《赐岳飞批劄》是一份极具历史意义的文件...
跨越千里,西周虢国玉器精品展亮... 6月13日,一场跨越千里的玉文化盛宴在西子湖畔盛大开启,“敬天格物——西周虢国玉器精品展”在杭州萧山...
原创 关... 烈日炙烤着荆州城,关羽在城头的空地上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刚刚,他派遣使者将一封投降书送往东吴,希望能...
原创 周... 1949年9月23日,著名雕塑家、当时是北平国立艺专教师(后来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滑田友向北京...
原创 巴... 1908年,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站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前,目光贪婪地扫过堆积如山的古代文书。 他或许从未...
在苦难中站立 于涅槃中重生 南宋,一个历史上常被误解为偏安的王朝,实则承载着中国历史上政治开明与经济繁荣的辉煌篇章。如同一位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