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世纪日耳曼人的食物构成为何会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创始人
2025-06-06 19:33:45
0

“民以食为天。”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民生活文化离不开衣食二字,反而言之,衣食方式也极大程度彰显着一个时代的进展以及文明的发展。

纵观中世纪日耳曼人的事物构成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俨然与时代的进步不无联系。

一、大规模迁徙

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并称为罗马帝国时代三大蛮族。其中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之间有着几度纠葛。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便有着交手的记录。

而在凯撒大帝的《高卢战记》当中便提出了“日耳曼人”这一称呼,他将侵入高卢的日耳曼人向西驱赶,随后,这些日耳曼人定居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

不难看出,在这个时期游牧的日耳曼人开始了定居生活。而随着定居生活的开启,自然就要产生耕作等文化。

但是当时的日耳曼人尚且对于农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并且农业技术的匮乏之下,农作物产量并不高。因此他们的食物多为畜牧而来的,奶、酪、肉等。

与此同时,在凯撒时代日耳曼人与罗马人已经产生了互相交易的端倪,即日耳曼人通过交易获得罗马人的物品,虽然记载不详,但彼时对于食物的互换应当已经产生。

由此,罗马人开始了征服日耳曼人的伟大目标,他们意欲统治日耳曼人建立两个行省,因此公元前12年,罗马帝国在莱茵一线集中36个军团,总兵力达30万人,并在这一年开始了对日耳曼部落的征服战争。

在此之后,发展并未就此结束,随着罗马两座行省的建立日耳曼人开始了与罗马人更大程度的贸易。

随着两个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日耳曼人的饮食文化也就逐渐受到了罗马人很大声程度上的影响,食物种类愈加丰富。

细数中外历史之中,大规模的迁徙频频发生,有的是为了躲避战争,有的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随着日耳曼部落经济文化的发展、氏族公社制度的解体,部落上层渴望向外扩张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部落下层民众也因人口的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寻求新的能够谋生的土地。

因此,随着大规模迁徙的发生,许许多多的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的境内,受到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继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不仅如此,除却罗马人以外,日耳曼人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匈奴的一定影响。

公元四、五世纪之时,匈奴人与部分日耳曼部落发生战争,双方自然也就产生了随之而来的饮食文化交流。

也正是因为匈奴人的侵略,使得罗马帝国答应了部分日耳曼部落迁入罗马境内。

随着罗马帝国的覆灭,无数的日耳曼部落展开大规模的迁徙,占据原本属于罗马的领土,由此一个个日耳曼国家崛起。

到500年之际,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已进入英格兰,法兰克人则拥有高卢的北部。勃艮地人占居隆河流域一带,西哥德人生活在他们的西边。东哥德人定居于意大利而汪达尔人到达了非洲。

由此可见,随着大规模迁徙的发生,日耳曼人逐渐扩大着分布的范围,随之而来则是各地区气候不同,适宜的食物也不尽相同。

继而,日耳曼人的饮食文化犹如开枝散叶一般 ,在同一根茎上各自发展,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饮食。

二、各部落之间的融合

早在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之间的战争时期,日耳曼人就因为无力抗争导致节节败退,后来他们逐渐意识到各部落之间团结的重要性,因此逐渐融合交流形成一个大部落以图对抗罗马帝国的入侵。

在这一过程当中,日耳曼人各部落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而每个部落都拥有这自己的特色食物,当这些特色食物逐渐交流融合之后,日耳曼人的饮食种类也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丰富提高。

即便是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之间,无论生活方式还是饮食文化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差异性,而这些部落的逐渐融合为后来日耳曼人的饮食由单一走向多样化打下了基础。

三、中世纪中期的繁荣

中世纪中期随着庄园式自然经济体制的盛行,涌现出一大批的商业城市,例如:巴黎、里昂、都尔奈等。包括后世工厂手工业的盛行,这一系列进程都代表着中世纪之时的经济愈发繁荣昌盛。

而经济发展的前提便是贸易的开展,也是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之间的贸易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

由此,日耳曼人的饮食文化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首先是经济上的富裕,导致人类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饮食,从“求饱”过度到了“求味”,因此当物质条件达到一定的基础之后,饮食的多样化是必然的。

其次,贸易所带来的不同饮食习惯之间互相的借鉴与学习,也就衍生出了更多的饮食方法。

除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之外,农业、种植业的发展也为食物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随着种植业发展,不同的作物为日耳曼热所播种。而种类繁多的农作物,也就注定了日耳曼人需要更过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农作物,而且不同农作物之间的互相搭配也就逐步增多。

由此以往,食物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继而呈现几何式的种类递增,形成了后来日耳曼人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纵观日耳曼饮食文化的发展之路,亦是因为时代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变化。就像我们中国的饮食也是如此。

一切事物诞生的基础条件,首先是达到物质上的具备,而后是技术上的实现,最后则是要为人类所需要,三者不可或缺。

而纵观促进日耳曼人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的三大主要因素。

其一,由战争为主题所发生的文化交流与大规模迁徙。

战争本就是一柄双刃剑,在伤害人民的同时也促进着时代的发展,更使得交战双方之间的文明亦随着战争互相碰撞影响,继而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

同时,战争的发生导致无数的人民为了避开祸端,踏上了迁徙之路。而随着他们的迁徙,他们将一个地方的文化带去另一个地方,由此互相之间的交流融合衍生出了新的文化。

其二,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不同于战争时期的文化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常见于生活方式上的矛盾。

例如,回族的饮食习惯导致许多的清真饮食兴起,同样受益的亦有其他的民族。由此,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是不容忽略的一大促进动力。

其三,经济发展之下贸易兴盛。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尤为明显,而随着贸易的开展,使得两者之间互相的置换不断发生,亦是文化交流的一种主要途径。

就像是如今国外的快餐文化一定程度影响着国内餐饮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而我国的中餐亦走向了世界。

贸易并不仅仅只是利益之间的互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的引入与传扬,继而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之后,融入自己的文化当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纵观世界历史,促进人类进步的主要因素莫过于战争与贸易,而相较于令人憎恶的战争显然和平之下、双方平等的贸易更令人向往。

因此,我国一直以来坚持和平发展世界贸易的原则是必要的,在不断的贸易当中,方才能够通过不同文化的融入使得中国文化更加的壮大,使得中国人民愈发富庶,生活质量逐步提升,也使得中国更加强盛。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许多人心中可能都固守着“趁早、顺势”这种行事准则,甚至常常给身边的人提一些看似“正确”的建议,有时还...
晋中市:讲述档案故事 弘扬抗战... 6月9日是第18个“国际档案日”,晋中市军休所军休干部王战友受邀出席市档案馆举办的“请听档案说”主题...
原创 桂... 夜谈 编辑:王图往迹 战国时期,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与权谋斗争,堪比如今的国...
原创 师...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新四军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罗炳辉,情绪激动,握着陈毅的手泪流满面。陈毅眼...
原创 富... 《——·前言·——》 富弼,北宋时期杰出的外交家,被范仲淹誉为“王佐之才”。他在处理宋辽复杂关系时...
“吃不起肉”的韩国到底有多强? 2025年新任的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就职典礼上当着全世界的面吹韩国。 他是这样说的:在从殖民地解放出来的...
原创 侵... 《——·前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持续了长达14年,这是一场死亡与破...
原创 很... 刘备,作为汉末的风云人物,其历史地位早已无需赘言,他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之一。然而,近些年来,...
原创 1... 1971年秋天,石永全像往常一样,提着一袋黄豆,站在油坊外的长队中等待着换油。油坊内的气氛一如既往,...
原创 朝... 如果不是两位美国上校的临时决定在地图上轻松划出一条“红线”,或许朝鲜半岛的历史会有另一番景象。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