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末期,建筑即将倒塌,民不聊生。朝廷不仅无力抵御外来侵略,还频频囚禁国内百姓。天灾人祸不断。因此,清末,各地纷纷发生民众起义。最典型的就是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和北方的捻军起义。但最终这些起义都被清廷镇压了。直到1911年革命爆发,君主制才被彻底推翻,迎来了展开的时代。
那么,推翻太平天国运动和各路起义军的主力湘军、淮军是否配备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呢?为什么说湘军、淮军的发展归功于外国人、归功于李鸿章呢?
第一:湖南军
湘军于1854年2月正式组建,分陆水两部分,陆军6500人,海军5000人,共17000名工匠。在抗击太平天国起义时,湘军的规模最大时达到了20万。人们。
第一队和第五队的士兵使用的是携带枪,第三队和第七队的士兵使用的是小型枪。随身枪、小型枪虽然也是枪械,但装备落后,使用不方便。虽然他们的战斗力比传统的八旗和绿营要强,但是和洋人相比还是差了一些。离这很远。
第二:淮军
1862年,李鸿章率这支队伍进入上海、江浙等地,与太平军作战。由于这些地方物产丰富,外国人多,李与西方势力接触密切,知道西方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比中国优越。
也因为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本土代表人物,而淮军的发展恰逢洋务运动的蓬勃发展。而且湘军、淮军都是私人武装,武器装备机动性更强。于是李鸿章聘请外国人作为教官,教授淮军如何打仗、如何使用枪炮。
并大举采购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生产的西式枪械装备。
经过几年的发展,淮军战斗力大大增强,人数猛增至五万余人。外国枪支的使用率高达60?80?长期使用的老式霰弹枪已被彻底淘汰。外国炮兵队的数量已达6个营之多。
可以说,淮军西化程度比湘军更为彻底,进而影响了湘军使用洋枪火炮的比例。因此湘军、淮军的战斗力比八旗、绿营要好得多,成为晚清的重要作战力量。他们不仅镇压太平军、捻军,而且在收复新疆、中法南关大捷、平定朝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都在“甲申政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的这种洋务做法,确实是李鸿章和西方的功劳。
此外,变革的障碍仍然巨大。晚清的腐朽统治和祖法不可更改的旧观念,仍然让当时的中国人嚣张不已。他们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除了火器之外,在一切方面都远远优于西方人。所以,即使国防实力的发展是得益于李的所作所为和西方人提供的某些便利,但留给清廷富国强兵的时间也确实不多了。
我们志愿军的对手是谁?这些特写镜头可以让你清楚地看到敌人的脸!
仁川登陆后,金日成为何不立即向中国求援?斯大林当时的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