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开由教士、贵族和资本家以及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结果第三等级的代表要求改革税制,取消前两个等级的特权,遭到路易十六与前两个等级代表的拒绝,最终引发了影响深远的法国大革命。
说起来有意思的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的那一次“三级会议”是于1614年召开的。此后在长达一百七十五年的时间里,法国没有召开过一次“三级会议”。那么路易十六为什么要召开引发了大革命并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的“三级会议”呢?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为了能向教会增加税收而召开了第一届正式的“三级会议”。而在“三级会议”的支持下,腓力四世也成功地加强了王权而削弱了教权。“三级会议”此后便成为决定法国最高财政税收的权力机构,并逐渐开始限制王权。
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法国王室岌岌可危,“三级会议”的权力迅速扩大。在英法百年战争后,法国国王的权力逐渐加强,“三级会议”的影响逐渐减弱。1439年,“三级会议”通过决议允许国王可以在不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下征收新税。
此后“三级会议”逐渐成为名义上的机构,从1614年开始再也没有召开。不过“三级会议”在名义上依然还拥有改革财政、增加税种和税额的最后决定权,如果国王增加税收遭遇阻碍,“三级会议”还是他最后的加税途径,不过几乎不会用到而已。
但到了路易十六时期,法国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财政危机严重。路易十六连续换了几任财政大臣,推行了数套财政改革方案,但都因遭到各种反对阻挠而失败。此时“三级会议”已经成为路易十六解决财政危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路易十六认为只要在“三级会议”上把困难告诉给民众,民众就会支持他扩大税收。但让路易十六没想到的是,第三等级却利用“三级会议”召开的机会提出改革税制,取消前两个等级特权的要求,遭到国王军队的镇压,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