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那么被器重?
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三大战役进行之时,国军内有两个人显然是最忙的。
第一位就是蒋介石,一会指挥东北战局,振臂高呼:给我顶住!一会又来到平津,找傅作义去谈心,一会又飞临徐州,对淮海战局做出乐观判断: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总之吧,哪里都有蒋校长的身影,但哪里却又都没有蒋校长。于是后世之人看完这段历史后,就送给他一个外号:微操大师!所谓:啥都管,等于啥也没管!
至于第二位,则是蒋介石的爱将杜聿明,三大战役指挥了两个。今儿还在为徐州战局操心呢,明儿就被蒋介石逼着赶赴东北,去收拾烂摊子。东北那里败局刚定,气都没喘匀,就被蒋介石又调回徐州
所以杜聿明就被称为了“救火队长”。那么蒋介石为何这么器重杜聿明,莫非他就没有别的担纲大将了吗?
当然有,比如小诸葛白崇禧,但问题是蒋介石敢用吗?所以蒋介石手下虽是能人遍布,猛将如云,但对于蒋介石来言,也依然是无人可用。
因为想真正被蒋介石器重和重用,除了能力外,还必须拥有一个关键的特征这就是对蒋介石绝对忠诚!只这一条就把白崇禧薛岳孙立人等名将统统排除在外了,反观杜聿明,则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比如在抗战时期,杜聿明率远征军入缅作战,面对远征军“归史迪威将军指挥”的这个命令时犯了难,万一跟蒋介石的命令冲突,我听谁的?
于是杜聿明特意打电话征询蒋介石的意见。对此蒋介石非常满意,表示:“
你打电报向我请示再说
!”
果然,后来出现了这情况!由于远征军作战失利要撤退,杜聿明坚决执行蒋介石命令,带着远征军穿越野人山,不但自己差点死掉,还造成了全军非战斗减员过半。而孙立人则没听蒋介石的,率军去了印度
现在是不是明白了,为啥在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会忙得脚丫子朝天,一个人能担纲指挥三大战役中的两个。而孙立人却闲得横蹦,一手带出来的新一军归了别人,而他自己只能替蒋介石去开垦台湾了
用蒋介石的观点就是:别管是谁,敢对我蒋某人不忠,无论他再有本事,能力再强也要靠边。不过凡事都是因果相连,也正是因为杜聿明对蒋介石忠心,才又导致了他的最终悲剧。
二最后的倔强
那是淮海战役时,杜聿明本可以跳出包围圈,却愣是被蒋介石派飞机空投手令,逼着他掉头去救黄维。就这样杜聿明无奈之下只得听命,一头扎入陈官庄,被粟裕大军围困在了这里
杜聿明兵团被围陈官庄后,由于当时已经是冬天了,官兵们为了烧火取暖,不光拆了民房,后来连棺材都被扒出来烧,最后就是阵地前那些鹿砦了。而蒋介石为了维持杜聿明兵团的战斗力,则派空军进行空投物资。
据《淮海战役亲历记》记载,在12月28日这天,杜聿明遇到了件头疼的事,为了抢夺空投物资,邱清泉的第2兵团,跟李弥的第13兵团,竟然发生了火拼,连轻重机枪都用上了。
杜聿明急忙派宪兵部队开赴现场维持秩序。但双方都红了眼,非但没让双方停火,反而连宪兵都被当场击毙了好几个杜聿明得知后,是默不作声!他比谁都清楚,就算是自己过去也没用,都已经饿红了眼,看来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哪料转过天来,杜聿明就又收到了一则好消息,蒋介石发来电报表示:
闻吾弟身体抱恙,日内派机接回南京治疗。
也就是说,蒋介石似乎清醒过来了,意识到了徐州战局淮海战局,国军已经彻底失败了。故而通知杜聿明,我马上派飞机过来接你走。至于理由也很光明正大,都知道杜聿明是带病指挥的,如今接他去看病正常吗?太正常了吧!
邱清泉是杜聿明的爱将,知道如今这局面是蒋介石造成的,而自己的老长官无非是代蒋受罪。于是也劝杜聿明:既然老头子还算念旧,那就赶紧走吧,至于陈官庄这里还有我呢。
邱清泉这一带头,其他将领也都纷纷表态:支持杜长官去治病。所谓:天下可以没有我,但不可无公啊!
但让人奇怪的事却发生了,杜聿明拒绝了手下诸将的好意,命人给蒋介石回电:
生虽有痼疾在身,行动维艰,但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而只身撤走。请钧座决定上策,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
也就是说,杜聿明本来能逃走,但他却倔强的,拒绝了蒋介石派飞机接走他的美意,这才导致最终被俘,去功德林学习
显然这时就出现了个疑问:杜聿明为何拒绝坐飞机逃走呢?莫非真是他不忍丢下兄弟们受苦?甚至是想以死明志,报答蒋介石吗?
才不是呢,因为杜聿明清楚,这就是蒋介石要他当“背锅侠”。
三蒋介石的“背锅侠”
须知杜聿明也曾指挥过辽沈战役。在东北兵败前,空军司令王叔铭,曾特意请示过蒋介石:要不要派飞机把卫立煌接出来?
蒋介石怒气冲冲地给出了一个答复:可以把卫立煌接出沈阳,但必须要去葫芦岛去指挥战斗。对这些不久前的发生的事,杜聿明是心知肚明的。显然蒋介石已经把东北失守的罪责,都扣在了卫立煌头上,以至于都不想让卫立煌逃出。
如今自己兵败淮海,不也是这种情况吗?若蒋介石真想让自己离开,还用发什么电报?直接派飞机过来,命人拿着蒋介石的手谕,这才是要真正接杜聿明走的样子。
杜聿明虽对蒋介石忠心,但人却不傻!他深知蒋介石脾气,自然懂这里面的各种玄机。蒋介石给你来封关切感满满的电报,哪里是想接你走,而是在表示:我非常看重你,你是不成功就成仁呢?还是不成功就成仁呢
若当时杜聿明真不知深浅答应了,蒋介石能有九十九种理由变卦,那时杜聿明可就是猪八戒照镜子了。还不如拒绝,即显得体面,又能让手下人感到仗义而卖命,万一真能率部突围出去,也有话说。
就这样杜聿明选择了突围!别说,还真就差点让杜聿明给逃走。据当时审问杜聿明的4纵11师的师政治部主任陈茂辉回忆,杜聿明被俘后言称叫高文明,是十三兵团的军需处长。
当时陈茂辉,瞅着杜聿明像个“老伙夫”,没想到却还是个当官的,便递给他一张纸说:“
那你就把你们六大处的处长名字写出来吧
。”
于是杜聿明就从大衣口袋里,先摸出一包美国香烟,随后是一包牛肉干,最后才是一支派克金笔
这一段被《亮剑》用上了,成了常乃超的名场面。陈茂辉顿时明白了,这既不是老伙夫,也不是军需处长,分明就是一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