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他家世显赫,为儒家宗圣曾参第七十世孙。
他对策朝堂,纵横疆场。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被慈禧太后称为“再造玄黄”的名臣李鸿章,都曾只是他手下幕僚,也是由他一手提拔起来,他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近代无数人对他推崇备至,甚至于两大领袖人物:毛润之与蒋中正都曾对他的生平事迹赞赏有加。
他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曾文正公。而今广为流传的《曾文正公全集》正是整合了他的数部著作而成。
但是他为世人所景仰的不仅仅是著书立说,更是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活着的时候:青年进士,投笔从戎,位极人臣。
即使他身故离世,在下葬后其墓穴仍三次被盗墓贼光顾。
可见他具有着其它任何一位传奇人物所共同的特质,众人对他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是大英雄,是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的无双人杰。
也有人说他是走狗,是帮助清廷残酷镇压同胞的刽子手“曾剃头”。
那么他的墓穴被盗,在探查后被永久封闭之谜是否与其生前行事有关呢?
我国古代自遵周礼以来,就特别注重当时社会权贵死后的谥号。
自秦以后,大凡中原王朝都遵从着在君王,以及大臣死后根据他们身前的功绩,评定他们的谥号。
而谥号自然也分着美谥和恶谥。
以文臣而言,在唐代的时候最好的谥号就是“文贞”,到了宋代,为了避讳皇帝赵祯的名字,就把文贞改成了文正。
而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
可谓是中国古代文臣毕生的追求,而能够在滔滔历史长河中,获得此殊荣的却是寥寥无几。
而曾国藩却能够跻身于这千古名臣之列,可见曾国藩确实具备着常人所不能具备的超凡能力。
曾国藩能够脱颖而出,也是因为时势造就了他。
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整片神州大地烽烟四起。而曾国藩以一介文臣毅然投身战场,并且自己组建了一支军队,号称湘军。
在战争中曾国藩迅速地成长,但是也正因为其中的一场战役。让曾国藩背负上了千古骂名,使他的双手浸透同胞鲜血,成为了民众口中的“曾剃头”。
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南京屠城”,因为耗时3年,曾国藩对于南京的负隅顽抗憎恨到了极点。
所以在攻破城池后,下令手下军队对南京人民进行了地狱般的屠戮。据记载在此事过后,“曾剃头”之名可止小儿夜啼。
虽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以立不世功勋。”
但是百姓却是无辜的,他们只是被汹汹大势所裹挟,身不由己。
故而曾国藩此举虽然在当时达到了他震慑天下,使万民不敢作乱的目的。
但是也有伤天和,损害了他的阴德。也就导致了在他死后葬身安西之所不得安宁,屡屡被盗墓贼所光顾了。
据载曾国藩于61岁时在后院散步时突发脚麻,回房没多久后就猝死了。
而在他死后秉承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落叶归根。由家人运送他的灵柩回到了他的故乡湖南。
初时葬在了长沙城外的金盆岭,第二年的时候因为其妻:欧阳夫人病逝,所以后人改葬曾国藩于现在的伏龙山,将他们夫妇二人合葬一穴。
而在当年那个时代而言,时局动荡,人心不安。
历代以来的古墓大坟纷纷被盗墓贼挖掘,甚至到了民国时代还出了一个专门盗墓的军阀:孙殿英。
他甚至以“军事演习”之名目,公开发掘清东陵。对我国的国宝文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那个年代奉行礼教思想,讲究“事死如事生”的孝道。所以历代以来的达官显贵都会把生前的大批财物带进墓穴。
而生前曾经位极人臣的曾国藩的墓穴,自然也是盗墓贼认定的重要目标了。
但是这类大墓通常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其结构非常的坚固和规模宏大。
一般的小团体盗墓贼在不明目张胆的情况下是无法发掘的。但是根据现有的考古研究发现,曾国藩的墓穴在上世纪曾被盗墓者三次发掘。
其中文物珠宝等遭遇了洗劫和破坏。
可见财帛动人心,所言非虚。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一切的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而在经历了第一次盗墓之后,曾国藩的墓穴就已经被破坏得十分萧条了。但是仍有“非专业”的盗墓贼,时常来光顾曾国藩的陵墓。
也就是当地的村民百姓等,而曾国藩的墓在历经多次盗掘之后。
1989年,专家在进入其墓穴,进行考古研究时都曾因为其墓穴被损毁程度过大,探索条件极其困难而差点遇险。
但是在专家考察完毕汇报结果后,相关部门却下达了对其墓穴永久封闭的指示命令。
而根据民间传闻汇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曾国藩的墓因为损坏实在过于严重,必须实行封闭式保护,不然这一人文遗迹将永远的消失在历史之中。
第二则是曾国藩的主墓穴因为采用了当时最坚硬的混合材料建造,所以即使是后世的盗墓贼也未能将其炸开。所以专家为了保护其安全建议将他彻底封闭,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探究。
第三则是曾国藩被盗的墓其实只是他故意设下的疑冢,效仿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所以专家觉得不具备考古价值,所以就将其永久封闭了。
到了近现代,终于在1998年的时候,被列入了湖南省文化保护单位。
总而言之是众说纷纭,但是曾国藩确实不愧为一代雄才。
伟人曾经说过:“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
而以古代的价值观来说,曾国藩也确确实实地做到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谓是走到了古代的人生巅峰,少有人能比肩者了。
但是其酷烈的行事,也确是为其身后带来了诸多非议,以致其死后墓穴也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