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谭千秋
有一篇名为《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位名叫谭千秋的老师。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过,谭千秋正在给学生上课,讲得兴起时,突然间天摇地动,人站都站不稳,谭千秋马上意识到这是地震,一场巨大的灾难马上就要来临,他立马停止讲课,让学生们赶紧往外面跑。
教室人多,即使发现得及时,学生们反应也非常快,什么都不拿就往外冲,但是还是有4名同学没来得及跑出去,谭千秋这一刻展现了一个人最闪耀的光辉,他将4名同学拉到课桌下面,并张开双臂护着他们,天塌地陷后是漫长的黑暗。当搜救人员找到谭千秋的那一刻,他已经没有了呼吸,但是他的臂膀之下紧紧护住的4名学生却安然无恙。
谭千秋用他的生命告诉了我们“教师”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这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他们是在用生命谱写伟大篇章,用自己一辈子的光阴来完成神圣使命的人。
在谭千秋张开双臂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成为了所有中华民族儿女的老师,因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去铭记,他的生命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谭千秋的事迹广泛传播后,所有知道他的人都在心中给他竖了个大拇指。苏教版语文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最后的姿势》,就是该自媒体关于谭千秋事迹的报道,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后来谭千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遗体被埋葬在德阳市龙井公墓,碑上刻有七个字:“慈父谭千秋”。
君子好坚强
地震那天下午,谭千秋女儿谭君子怎么也忘不了这一天,她当时正在上课,突然收到了一名老乡的短信,告诉她可能发生地震了,她当时没在意,连妈妈打来的电话也没接。
下了课,谭君子发现联系不到父亲了,她永远想不明白,怎么就这么一个下午的时间,就一切都变了,她以后再也见不到她的父亲了。
5月13日,当谭君子得知父亲有可能遇难的消息后,她再也不能冷静了,她赶紧赶回了老家,往日的高楼大厦已不见踪影,欢声笑语也不见,一瞬间她的心情就沉重了下来。当见到父亲遗体的那一刻,谭君子心中没有意外,因为她已经做了很久的思想准备,同时她也知道,发生这样的事,以父亲的性格,肯定会选择牺牲自己来保护他人,他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共产党员。
谭君子是谭千秋的大女儿,在北大法学院就读,他的父亲给她取名“君子”,大概就是希望她能像君子一样吧,谦谦君子,温良如玉,君子品德谦厚。
这一点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做了最好的榜样,他的女儿一定能够像这个名字一样,成为一个品德谦厚的君子。
即使亲眼看到了父亲的遗体,谭君子还是不能相信父亲就这么走了,因为她不愿意相信父亲就这么离她而去,但是父亲终究还是走了。
当时北大的某BBS上都是关于“君子”的帖子,“君子好坚强”,这是所有的北大学子在给谭君子鼓劲,希望她坚强起来,去面对新的生活,谭君子也足够坚强。谭君子一直在劝慰那些受到地震影响的大学生,希望他们也坚强起来,坚强地面对这场灾难,并充满希望的活着,未来他们的人生还要走很长的路。
谭君子也深刻意识到,父亲在天之灵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她认真完成学业,认真努力地继续自己的人生路,她要收拾心情,重新出发。
逝者已矣,生活依旧要继续
谭千秋走后,他的妻子张关蓉在德阳市东汽八一中学校当了一名高中老师,因为她的丈夫是老师,而且是一名感动了所有中国人的老师。
据说,在有一所小学里,所有遇难的老师身下都保护着一名安然无恙的学生,张关蓉更能深刻理解教师二字的含义,她也清楚教师两个字在他丈夫的心里有多么重的分量。
谭千秋的大女儿谭君子完成了北大的学业,成功考取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告慰父亲在天之灵。2014年,谭君子在哈佛大学的所有学业也已经完成,毕业后她留在了美国,在好莱坞的一个律师事务所工作,专门为华人进行电影方面的法律服务。谭君子在别的国家,依旧在用她的能力帮助每一个中华儿女,她在保护每一个和她有相同血脉的人。
谭千秋的二女儿名叫谭仙儿,在她父亲牺牲的时候她才仅仅一岁半,这个年龄或许什么都不懂,但一个父亲角色的缺失必然会让她的成长受到很多影响,现在她已经13岁了。
或许现在的她已经懂得了很多东西,不过我想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还是她每天能够开开心心地上下学。
逝者已矣,生活依旧要继续。谭千秋的人格足够伟大,但他的家人们应该从这份伤痛中走出,去拥抱光辉灿烂的生活,她们应该还有梦想,她们还有人生的大段空白需要填满。她们的生命中还有很多很多很有意义的事等待他们去一一发掘,他们还有温暖的早晨和阳光,还有鲜花为她们一一绽放。
人生很长,走到半路我们不知道有谁会突然倒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收拾好心情,拾起他们的火炬。
在这片漆黑的大地上前进,然后亲手点亮属于你的那颗星,让它的光芒照亮你来时的路,不念过往,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