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种地,至今仍保留着先祖传统
创始人
2025-05-28 20:03:50
0

原标题: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种地,至今仍保留着先祖传统

在许多清宫剧中,身穿各色铠甲的“八旗子弟”令人印象深刻。而在中国历史上,大清的命运可以说是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当初,他们浩浩荡荡地扫荡中原,统一中国。后来,他们又无力抵抗西方列强势力,书写了一段中国的屈辱史。

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八旗子弟的后人今在何方呢?

八旗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八旗制度的雏形,能追溯到努尔哈赤的部族势力还较小的时候。当时,他们是以牛录制来编制部队。

“牛录”是满语“箭”的音译。所谓牛录制,一开始是指每次准备打仗或狩猎时,每人要出一支箭,10人为一牛录,其中的首领称为“牛录额真”(“额真”通汉语“首领”)。

但后来,努尔哈赤发现,牛录制虽然在狩猎的过程中影响不大,但真正到了比较大型的战役时,根本就调度、指挥不过来,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更大的单位——旗。

此时的以旗为分,还只是建立在牛录的基础上,也就是以若干个牛录为一旗,起初仅以黑旗、红旗为标志。但显然,随着建州女真人越来越强大,他们的旗帜会越来越多,编制方式也会不断调整。

时间来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除海西女真叶赫部外,所有的女真部落都已被努尔哈赤征服,其麾下可谓兵强马壮。

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建国,定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并自立为汗,建元天命。

而早在前一年,即万历四十三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的部队,从一开始的黑旗、红旗,经过中间新增加的黄、白、蓝三旗后,最终形成了“八旗制度”,即: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旗。

编制方式当然也更加复杂:

每300个人为一牛录;

每5个牛录为一甲喇;

每5个甲喇为一固山。

每一级各设有一位首领,即额真。

后来,这些八旗子弟一路所向披靡,扫荡中原。到了皇太极定国号“大清”后的第七年(清崇德七年),满清还对蒙古人、汉族人进行了编审。从此,满、蒙、汉三族的八旗制度全部完成建设,一共二十四旗。

之所以八旗兵最终称霸华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该制度下“兵民合一”的特点。

八旗制度有点像西魏时期宇文泰所创建的“府兵制”,即:全民皆兵,平时无战事时,百姓主要从事劳动、生产和打猎,一旦要打仗了,无论是每个人的精气神,还是粮草后勤保障,都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而且,八旗制度也大大提高了兵与兵之间的默契度,以及部队整体的凝聚力。

另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在外征战的青壮男丁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只需专心打仗,他们的妻子、孩子、父母都由旗内照顾供养。

国家的“寄生虫”

正是这样一种为战争而生的八旗制度和组织,遇上那个明朝崩溃的乱世,给了女真人(族名后更为“满洲”)创造历史的机会,成为继元朝蒙古族之后,第二个统一中国的外族。

然而,在统一之后,由于这种国家供养的政策,八旗子弟开始疏武弃艺、贪图享乐。他们生活懒惰、堕落,完全生于安乐之中。

顺治帝就曾斥责那些官宦子弟“本身不充兵役,尽令家仆代替”。

其实早在顺治年间,也就是大清定鼎北京后不久,奢靡之风就已盛行。史学家谈迁在《国榷》中写道:彼时,貂皮、狐皮大衣(“狐裘”)风行,皇上穿的价值“三千金”,而诸臣穿的“最下者千金”。

谈迁感慨:像这样一件价格不菲的衣服,足以掏光那些家境贫寒的官员的积蓄,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你若不穿,其他大臣就瞧不起你。

而继王公贵族在攀比、享乐中衰落后,更糟糕的是,八旗的普通官兵也跟着衰落。

他们堪称“古代月光族”——“不好居积,厚利重禄,率随手尽,穷奢极丽。”

在入关以前,八旗兵的主要物资来源,除了传统农耕和游牧,还有一大部分可以通过征战时掳掠而来。

这虽然能提高士兵的求胜欲,但也使他们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他们每天饭桌上的菜,从那时起就特别丰盛。

入关以后,清廷严格禁止掳掠,可他们饭桌上的菜却依旧丰盛,但如今他们只能拿饷粮来消费了。

所以,久而久之,尤其到了康熙中期以后,在这样一种挥霍无度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下,那些八旗普通官兵逐渐陷入贫困。

所谓“由奢入俭难”,旗人即使入不敷出,还是不愿参加生产,他们的骨子里早已深深刻下了懒惰二字。

从国家军事层面来说,这种贫困与懒惰更为要命。这些官兵对于日常训练那叫一个“心无余,力也不足”,讨厌打仗,也害怕打仗。

而这一切,都为大清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移民屯垦至黑龙江拉林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民国政府起初仍给清室每年400万的“生活费”,但这仅仅是针对紫禁城内的皇室,民国政府可管不过来那些八旗子弟。

所以,这对那些长年生活在清廷“恩养政策”下的旗人来说,可谓灭顶之灾。

所有的满族特权,所有的荣华富贵,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曾经养尊处优的八旗贵族,瞬间沦为了连平民百姓都不如的下等人,他们甚至刻意隐瞒自己的满族身份,纷纷将满族姓氏改为了汉姓。

由于他们以前一直坐吃山空,很多人即便有劳动的决心,也没有可以谋生的技能。有的靠变卖家产,有的沦为娼妓,有的去做车夫,还有些有文化的,能做做职员、老师、医生等等。

从民国到新中国建立的这段时期,大部分满族旗人与汉族人已无太大区别,很多人都改了姓,他们与汉族人融合、同化或是通婚。但直到今天,我国仍有一个地方居住着正宗的八旗子弟后裔——黑龙江的拉林镇。

这事还得从乾隆登基后说起。

当时,刚坐上龙椅的乾隆,要处理的第一件烦心事,就是那些八旗子弟。

朝臣们纷纷上奏,说现在的北京旗人越来越多,有数十万,这些人“不农不工不商”,整日游手好闲、饭来张口。这样下去,绝非长久之策。

但若想废除八旗制度,根本不可能,毕竟八旗兵乃“固国之根本”。

最后,经过与大臣的商议,乾隆决定另辟蹊径。

他想到黑龙江边境常遭沙俄抢掠,粮食供应日渐不足,而且当地人口也严重不足,不如干脆实行“移民屯垦”计划,即:将来找个机会,让部分闲散旗人迁移至东北故地,去那边生活与农耕。

而他们要去的地方,正是满族(金代女真)人的发源地拉林地区。

就这样,在乾隆九年(1744年)的秋天,一千多户满族八旗子弟,离开了自家的祖宅,踏上了北行的路。队伍中,既有爱新觉罗氏这样的皇室贵族,也有像索额图、鳌拜、和珅等清廷名臣的族系子弟与后裔。

后来,在乾隆二十一至二十四年,再加上之后的嘉庆、道光年间,清廷又进行了几次“移民屯垦”,总共向拉林地区移驻京旗3700多户,约15000人。

虽然说,起初有很多八旗子弟不适应拉林的农耕生活和寒冷天气,不少人还偷偷逃回了京城,最后迫使乾隆下诏“逃回者斩”,但现在回看这项“移民计划”,它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最实际的就是对国家边疆领土的保护与巩固,使得沙俄在东北边陲不敢再胡作非为。

其次,为整个东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农耕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将满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都保留了下来,同时也包括一些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它们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大清名臣的后裔

如今,若我们去到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的拉林满族镇,会发现,此地已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这里耸立着壮观、大气的宫殿,乍一看,颇有几分北京故宫的宏伟。而拉林镇里也还有索额图的墓葬。

我们知道,索额图乃一代名臣。虽说他晚年因为与皇太子走得太近,最终落得悲惨结局,但纵观其一生,对大清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当年帮助年幼的康熙智擒鳌拜,还有后来作为清政府的代表,与沙俄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在2002年时,有当地记者对这些大清贵族的后代进行过探访。

记者在拉林镇的红旗满族乡的孤家子屯,见到了七十多岁的何玉岐老人,他是索额图的第十二代孙。

以前,何玉岐做过村干部,至今仍然收藏着索尼(索额图之父)族系的家谱。

据老人介绍,何家向来有挂“老影”的传统和习俗。所谓“老影”,就是一幅高达近两米的索尼画像。

这幅画像,是索尼的族系后裔在当年的“移民屯垦”计划中,从北京大老远带过来的。每逢大年三十,拉林镇的索尼后裔都会给“老影”磕头。

而要说起另一位名臣和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如果说索额图在康熙手下的升官速度叫“飞机式升官”,那么和珅在乾隆手下就能称为“火箭式升官”。

自从26岁时与乾隆说上话,在之后短短一年时间内,他就从一个小小三等侍卫,一跃成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总管,之后更是身兼多个要职。如此的升迁速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但事实后来证明,和珅所谓的高情商和办事能力,其真实目的,是疯狂敛财。而等到乾隆驾崩后,他也得到了报应。

那么,像和珅这样一位大贪官,他的后人是否也同样奢靡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时代早已不同。但有意思的是,据生活在拉林镇双桥子村的和珅后人和英琦讲述,和珅家族后裔里虽然很多人只是种地的农民,但每逢婚丧嫁娶等大事,他们特别注重排场,因为这就是世代祖先传下来的风俗和习惯。

而这一点甚至能扯到和珅的童年。和珅年幼时,母亲难产去世,父亲后来又因病去世,幸好在老家丁和父亲一位偏房的保护下,才免于被赶出家门,可见和珅从小就低人一等,且生活贫困艰苦。

正是在这种童年经历的影响下,使得和珅在位高权重后产生了巨大的补偿心理,每逢大事都格外注重排场和仪式,一定要为家族争够面子。

所以,等传到了和英琦这一代,为了尊重祖先的传统,他宁可平日生活节俭,举办婚礼时也一定要隆重,并且严格按照满清的仪式进行。

除了婚俗,在语言、饮食、礼仪方面,满族的“京旗文化”也都得到了传承。

在当地人的言谈中,你会发现,他们说话时有股浓厚的京腔京韵,也就是所谓的地道“儿化音”,有的老一辈说话还会夹杂满语词汇,比如称父亲为“阿玛”,称母亲为“额娘”。

在饮食方面,如今的拉林人仍然吃着黏豆包、喝着豆汁,每餐也一定要摆满四碟小菜,这些都是满族的传统饮食习惯。

而至于礼仪方面,则足以可见拉林镇的人们对满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每逢过年,这些子孙后代们不论身处何地,都要回来烧香祭祖,磕头拜“老影”(上文所说的画像)。

结语

“八旗子弟”的历史教训我们不能遗忘,即使身处盛世,也不能安于享乐、不事生产。

如今,已是和平年代,祖国也已繁荣昌盛,我们更应该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倘若各位对京旗文化感兴趣,不妨,就去黑龙江的拉林镇看看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相关内容

原创 ...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
2025-08-06 04:34:27
原创 ...
在此文阅读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
2025-08-06 04:34:24
原创 ...
许世友深思熟虑:一定要打好1948年春山东兵团的第一仗 1948年...
2025-08-06 04:34:08
原创 ...
宋英宗是北宋的第五位皇帝,在宋仁宗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结束后。宋英宗...
2025-08-06 04:34:05
原创 ...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
2025-08-06 04:33:58
原创 ...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陆军战场,因为德国与苏联都是已...
2025-08-06 04:33:51
原创 ...
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军事领域无与伦比的大家、高人,两位各自指挥...
2025-08-06 04:33:50
原创 ...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拥有大量被广泛流传的经典...
2025-08-06 04:33:42
原创 ...
1968年的一个夏日傍晚,中南海游泳池门前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小插...
2025-08-06 04:33:29

热门资讯

疯狂引援!伯利时代切尔西已签5... 自从伯利财团接手切尔西以来,蓝军在转会市场上一直很活跃。近三年时间里,切尔西已经签下了50名球员(包...
原创 家...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严先生拥有一枚珍贵的家族传家宝——北洋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铜币。这枚钱币,承载着家族...
清丰县检察院高质效保护 域内“... 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谭会彬 濮阳市清丰县因隋朝大孝子张清丰而得名,古称顿丘,汉高祖时期设置...
原创 如... 关羽与夏侯惇之间的单挑,是三国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战役,也是武将勇猛与战略智慧的典范。这段历史发生在...
如果曹操听信吕布临终遗言斩杀刘... 吕布出生于西北的普通人家,家境贫寒,与袁氏兄弟的公卿世家、曹操的官宦门第以及刘备的皇室血统相比,可谓...
原创 国... “她!她就是我的上级!” 1941年,一名叫黄特的国民党特务被新四军一师逮捕,证据确凿。但是在牢中,...
全面升级!延庆长城沿线25处乡... 大庄科乡香屯村乡情村史陈列室揭牌开放,八达岭镇石峡村乡情村史陈列室集中展出数百件珍贵展品,四海镇红色...
原创 法... 17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开由教士、贵族和资本家以及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结果第...
原创 三... 说到三国时期的名将吕布,大部分人对他主要是两个印象:勇冠三军、三姓家奴,因此吕布也成为三国时期评价最...
铭记历史 守望和平——瑞丁小学... 2024年12月13日 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 我们以国家的名义 祭奠30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