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才明白明朝无发动机,但郑和能横穿印度洋到非洲的黑科技是啥
创始人
2025-05-28 04:01:53
0

原标题:如今才明白明朝无发动机,但郑和能横穿印度洋到非洲的黑科技是啥

郑和下西洋,不仅对于当时的大明朝来说,是名扬天下、造福千秋的航海活动,对如今的我们来说,其不畏险阻、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值得瞻仰与学习。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学习如何跟生活的地球相处,曾经是惧怕自然的力量,对四季轮换、骤雨狂风惊慌失措,通过供奉神灵,期望获得保佑。

而随着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家开始研究并尝试征服自然,神秘莫测的海域,则是其中翘楚。

一度到宋代以前,都没有专业的航海指南,这说明漫长的千百年时间里,海洋就跟玄幻小说中的结界般,隔开不同的大陆,南北半球居住的人,可以全然不知对方的存在。

——唯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佼佼者,才有机会领略大海之外的风光。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浮现出来,郑和的船队到底是怎样横穿印度洋的?毕竟那会儿可没有造出发动机,是什么黑科技支撑他完成解锁大海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成就。

虽说当时没有发动机,但古人的智慧却不容小觑,且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郑和掌握的黑科技。

一、航海指南

首先是航海指南方面,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海道经》,已用罗盘来指引方向和航程,并有十分详细的对许多航线的描述。

南宋时期的《诸藩志》里,也记载出罗盘的干支位置。

可见当时的航海家们,已有很深的理论知识,即使有据可考的专业指南《海道经》,对方向的形容还是东南西北这类颇为含糊的,但实际应用领域,却能清晰由罗盘定方位。

郑和在出发前,必然会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他还十分有天赋,能举一反三,站在前辈的基础上,缔造出更深的建树。

之所以有此结论,是从《郑和航海图》倒推出来的,这个记录中,航海信息运用大量专业术语,远比在他之前所有著作都要深入。

——如航海信息的计量单位已经不再是方位,而是更、托、指这样明确的,代表着在航海过程中更不容易迷失方向。

并且,郑和还首创出短时段记时法。

在此之前,对于航程时间的记录都采用昼夜来形容,他则通过测速来计算每一段精确的里程,效果自然非常明显,可以提前预知到岛屿暗礁的位置,有助于避开保证安全。

老话常说“尽人事听天命”,海洋对如今的人类,研究的都不太够,更何况是600年前的明朝。

可就在充满着未知危险的情况下,郑和横渡印度洋,绝不是只靠着一腔孤勇,而是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第一个黑科技,就是集当年所有航海知识为一身,再做以创新。

二、航海技术

紧接着为各式装备和航海技术,铅锤测深就是相当出名的一个黑科技。

——造型大概是把铁锤底部做成凹陷,填充进油脂等物,系上绳索,放入海中既可以测深浅,还能通过油脂带出的泥砂,来判断海底是泥质、沙质还是石质,从而决定航线。

铅锤测深从北宋时期就广为应用,直到清朝都是航海必备之物。

而过洋牵星术,也是首现于郑和的技术,将天文航海知识跟纬度航行法相结合,判定起方向来会更得心应手。

由此可见,郑和对航海中需要了解的方位、航程、水深及星高,都已有当时最前沿的研究,等于说在尽人事这一块,郑和花费大量的精力做到了。

剩下的就是天命,航海是一件危险系数极高的事情,就像那句“知道再多的道理,也难以过好这一生”,一场暴风雨,就能把所有的计划全盘打破。

三、航线与气候的研究

为了能最大程度缩小气候带来的未知影响,郑和也做了许多功课。

首先就是航线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季风的变化特点,出发港会选属于亚热带季风影响的地区,如福建长乐港。

而航线也会把所有地域的季风都算清楚,好比记载中从福建长乐-爪哇-苏门答腊-古里-忽鲁谟斯这一次航线。

就会先利用北半球亚热带东北季风,再借南半球的热带西北季风、热带东南季风等,通过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跟着季风的转变来顺势完成航线,让一路都顺风顺水的。

虽说郑和船队的木帆船,也有桨能划动前行,但这属于应急方案,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轻易不会采用,大多数的航行,靠的都是风帆。

船员调整风帆来获得最大的风力,因而各个地区的季风就显得很关键,毕竟逆风而行,哪怕一船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力士也遭不住。

郑和把横穿印度洋直到非洲这一路的季风都算明白的话,不光可以借着顺风来航行,还能对是否有暴风雨提前做个预判,最大限度的让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气候不会迁就人的行程,只能人去适应它,所以沿途访问国家的安排,也有一定的门道。

好比郑和的船队会分出主次,每到一个地区,就会有多支船驶往不同的国家,汇合的时间点提前定好,以便能完成一年半这个来回航时。

之所以要卡在一年半回国,而不是秉持着既然出去了,就多待一阵子,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原因还跟季风有关,错过提前计算好的各地季风变化,就会面临总有一地不适合航行这样的尴尬局面。

与其一堆人在异国他乡等风来,还不如回国,就算仍有许多任务尚未达标,也可等下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再走一趟。

由此可见,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也并非是为文学创作的夸张写法。

从郑和对全球气候的提前预算,能看出当时的天气预报本事也非同一般,在没有现代科技设备的帮助下,都竟然可以如此精准的算出各地的季风,不可谓不是黑科技。

所以郑和七次下西洋后,理论跟实践相结合,就让明朝的航海突飞猛进。

明中叶成书的《顺风相送》,就是十分成熟的航海指南了,里面运用的都是非常专业的词汇,从各式精确的数据来让航线成为后面航海者的必读教科书。

总结

综上所述,明朝虽然没有发动机,但郑和有许多的黑科技,理论知识方面,有航海著作《海道经》等,还有未书面记载,但流传在航海家之间的各种航海术。

郑和将其整理跟研究,创新出短时段计程、铅锤测深跟过洋牵星术这样的航海黑科技,对于关键的航向、航深、水深及星高这四种数据有了精确的了解。

并且在对于大自然的驾驭方面,郑和也十分精通,他对沿途航线所经之地的季风都洞若观火,测算出每个地区的季风变化规律,趁势而为,顺风顺水就解锁了新地图。

另外郑和还擅于管理船队,如此大型的航海任务,他却将主、分船队之间各自出发和汇合的路线及地点安排的明明白白,大家有条不紊的跟着计划走,也算人力管理方面的黑科技了吧。

就因各种“黑科技”的叠加,才使得郑和船队实现了在当年难于上青天的航海任务。

相关内容

多赛事同天上演!11月21...
11月21日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特别精彩,有好几个项目呢,吸引了很多体...
2025-11-22 02:06:53
原创 ...
在你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先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你不仅可以方便地进...
2025-11-22 02:03:03
读杜建玲、姜熙《AI时代商...
❄《中国绍兴·第七届范蠡思想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大会研究...
2025-11-22 02:01:47
阿里巴巴承办COP30中国...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
2025-11-22 02:00:02
原创 ...
事情从 2025 年 11 月 19 日下午传出,消息称 xAI ...
2025-11-22 01:59:57
精准施策打通独角兽企业成长...
长城咨询发布的《GEI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独...
2025-11-22 01:59:47
原创 ...
前几天和朋友们聊天,大家都在讨论最近的汇率变化。有朋友拿着手机问我...
2025-11-22 01:58:24
临商银行布局方城
11月21日上午,临商银行方城支行举行开业仪式。临商银行党委书记、...
2025-11-22 01:58:02
达利欧:AI热潮虽现泡沫迹...
关于人工智能(AI)热潮是否已进入泡沫区间的讨论在华尔街不断发酵。...
2025-11-22 01:57:45

热门资讯

原创 得...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许多遗憾和后悔,但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一样。我们能...
原创 古... 一、冷宫生活状态 1.1 被打入冷宫的原因 在宫廷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一些嫔妃因为冒犯了皇帝的禁忌,或...
张家口一滑雪场连续七年推“65... 11月22日,有网友反映,河北张家口富龙滑雪场推出了面向65周岁及以上老人免费滑雪的政策,认为限定年...
全球汽车赛事前瞻:新能源挑战赛...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
原创 司... 三国时期结束后,西晋的统一时代开始了,而西晋的建立者是晋武帝司马炎。不过,晋朝的根基其实是司马懿所打...
原创 袁... 民国初期,政局动荡不安。由于多股军阀势力相互争夺大权,导致政权极为不稳。尤其是大军阀袁世凯,他公然违...
原创 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句诗,生动表达了古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后人。范...
原创 李... 鲁迅曾经指出,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国粹,这不仅揭示了太监的现象,也深刻地讽刺了封建社会。太监这...
原创 战... 项羽被公认为历史上杰出的军事统帅,他的出身、实力和作战能力在当时远超刘邦。他曾多次在战场上击败刘邦,...
原创 陈... 说到开国大将陈赓,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生于1903年,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