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39年6月,中国清朝政府任命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执行历史性的任务,即集中销毁鸦片。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而《南京条约》则是该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遣远征军侵略中国,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1840年6月,英军舰队47艘、陆军4000人由海军少将懿律和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在广东珠江口外陆续抵达,封锁海口,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战争初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成功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英国的侵略,战争最终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结束,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一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使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虎门,这个地方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曾爆发过中英历史上的第一次战斗。17世纪初,英国决定通过与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葡萄牙人合作,打开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商业霸权已经衰落,他们的商船在远东屡次遭到荷兰舰队的劫掠,因此愿意与英国人合作以牵制荷兰。
在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进出澳门从事贸易。然而,1637年,英国商船到达澳门,葡萄牙人担心失去对华贸易的垄断地位,拒绝英国分享澳门的贸易特权。
英国商船遂深入广州内河,引起广州当局的强烈不满。威德尔舰队的无礼行为,包括攻占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等,激起了中国官员的怒火。广东海防当局派遣战船冲向英船队,迫使英船离开广州。虽然英国商船答应赔偿白银2800两,但威德尔对中国进行的种种侵犯行为,令广州官员感到羞辱。
1637年中英海战中,英国遭受了明朝先进火器的打击,英军因而赔款赔地,这一战争结束。
为何大明朝没有采取强硬手段回应这一侵略行为呢?
在1635年,明朝已是内忧外患之际,内部烽烟四起,外有后金威胁,天灾民祸不断,国家贫困无力关心远在广东虎门的情况。对于当时的大明朝而言,最大的威胁是农民起义军,最大的心腹大患是努尔哈赤。只要不是英国军队直接侵略,明朝就选择忍让,何况英国后来的态度相对友好。若不是大明朝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强硬态度,赶走英国舰队,英国后来也不会有态度的转变。
而从英国两百年后才敢再次对中国动武的情况看,1637年的中英海战中,英国几乎是吃了亏的,被明朝的先进火器所制服,这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