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弘历(1711年–1799年),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统治了整整60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使用的年号是“乾隆”,象征着“天道昌隆”,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乾隆皇帝。那么,在乾隆皇帝当政期间都有哪些卓越的成就呢?
乾隆皇帝继续贯彻雍正帝的政策,特别注重社会的稳定。他对雍正帝推行的“摊丁入亩”制度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普免天下的钱粮,免税漕粮达三次,有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促使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中国迎来了历史上首次人口突破亿的时刻。随后,经过50年的良好生态,到了1790年,中国的人口更是达到了3亿。在乾隆皇帝的治理下,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维护国土完整方面,乾隆皇帝也有着显著的功绩。他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的叛乱,成功将新疆纳入中国的版图。此外,他击退了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捍卫了祖国的主权,保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同时,他平定了林爽文的叛乱,巩固了对台湾的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乾隆晚年也经历了一些政治危机。在他执政的晚期,清朝继续实行明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了许多限制。这使得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的同时,清朝的科技水平逐渐落后于西方。乾隆晚期,清廷官僚的腐败现象愈发严重,贪污成风。和珅成为清廷中的“大红人”,腐败现象在乾隆与和珅的默契配合下达到了巅峰。清廷内部腐败,官吏变相剥削百姓,导致了清中期最大的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义持续了长达8年,活动范围涉及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四省。为了平定白莲教起义,清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国库日益紧张。
乾隆皇帝在1796年正式禅位给嘉庆帝。然而,这并非是因为之前提到的政绩原因。事实上,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表示,如果能够长寿,决不会在位时间超过他的祖父康熙帝的61年。在皇帝禅让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85岁高龄,面容显老,甚至有时言语都不太清晰。因此,他决定让位给嘉庆帝,但并未真正心甘情愿地隐退。相反,他继续握有实权,而嘉庆帝则成为了形同虚设的影子皇帝。嘉庆帝在即位后的第一项举措是将和珅贬为乾隆帝的守灵大臣,并随后揭露和珅的罪行,最终将其赐死。嘉庆帝抄家得八亿两白银,这也让人们形成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