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锦,这位名门闺秀,身世显赫,堪称白富美的代表。她的父亲是开国元勋徐达,而姐姐更是朱棣的仁孝皇后,地位显赫。然而,尽管她才貌双全、气质出众,却因此而陷入了一场麻烦之中。
事情始于永乐五年,仁孝皇后辞世。朱棣听闻皇后生前对徐妙锦的赞美,对她的才学和相貌更胜一筹产生浓厚兴趣。于是,朱棣决定提亲,希望徐妙锦能够继承姐姐的皇后之位,成为母仪天下的女主。然而,徐妙锦对于朝廷的权谋斗争颇有心得,对皇后之位的争夺充满了抵触。
徐家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大哥徐辉祖反对朱棣,而二哥徐增寿却支持朱棣,结果被建文帝处死。面对如此复杂的家庭矛盾和皇帝的提亲,徐妙锦必须谨慎应对。她明白,直接拒绝皇帝的提亲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她决定巧妙应对。
徐妙锦并没有直接拒绝婚事,而是巧妙地选择了给朱棣写信,表达她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封信被后人称为《告永乐帝书》。在信中,她不断强调自己性情淡泊,一心向佛,远离尘世纷扰。为了避免朱棣的再次逼迫,徐妙锦甚至选择削发为尼,成为一位出家女子。
这位绝世女子,放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选择了虔诚的出家生活。她在信中展现了自己对于尘世的深深不舍,却坚守着内心的坚定信仰。可惜如此绝世之女,一生的姻缘也因此断送,因为谁敢娶一个曾被皇帝看中的女子呢?
朱棣,在徐妙锦出家后,并没有再次逼迫。这或许也是因为他对徐妙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她的尊重。据说徐妙锦当年出家的尼姑庵,被当地人称为皇姑庵,如今却已经不复存在。
这段历史故事反映了权谋斗争、家族矛盾和女性坚守信仰的复杂情感。徐妙锦巧妙地运用智慧,以及坚持内心信仰的勇气,最终选择了一条与世无争的出家之路。她的坚韧和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段佳话。
《琴轩集》、《革除遗事》等史书为我们提供了这段历史故事的珍贵资料。徐妙锦的一生或许没有荣华富贵,但她选择的出家生活,也是对于尘世沧桑的一种拯救。她用自己的坚持,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