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结果中国开始了遭受外国侵略的悲惨历史。然而,就在段悲惨历史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尊敬的人物,比如民族英雄林则徐等。
今天小编将给大家说另一位民族英雄,可以说他是林则徐的的接班人,此人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1849年,病重的林则徐在经过湖南长沙时曾与左宗棠秉烛夜谈。期间林则徐将自己绘制的新疆地图和资料交给了左宗棠,并告诉他,“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但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可能当时连左宗棠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真的跟新疆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众所周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然而从康熙皇帝在位时,清朝统治阶层内部就出现了一种新疆无用论的观点。1865年,随着清政府的腐朽衰败,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俄国的支持下出兵数十万入侵南疆。同时沙俄也出兵侵占了新疆伊犁等大片地区。
这时以晚清重臣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表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并且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然而以左宗棠为首的“海防塞防并重”派却激烈地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最后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这里面说一下慈禧太后支持了左宗棠。1875年5月,左宗棠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打仗需要粮草军饷,但是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拿不出西征军饷。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清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总共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1876年4月,左宗棠统率着绝大大部分由湘军组成的七万多西征大军,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
此时的左宗棠已经年近六旬,而且体弱多病。为了表达自己誓死抗俄、收复新疆的决心,他让士兵抬着自己的棺材走近军队的最前面。左宗棠这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左宗棠的激励下,西征军士气高昂。1876年2月,西征军陆续出关。从6月21日开始,清军开始了收复新疆的战役。在左宗棠的指挥下,西征军开始攻克乌鲁木齐、古牧地等地,这年9月北疆被平定。次年3月,左宗棠挥师南下,先后攻克达坂、吐鲁番等地,西征军胜利在望。1878年1月4日,左宗棠率领清军肃清和田之敌,取得完全胜利。
1878年6月,清政府任命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沙皇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然而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在黑海之滨的里瓦吉亚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吉亚条约》),举过震怒,结果左宗棠再次在新疆备战准备收复伊犁。
1880年4月,左宗棠再次携带棺材西征。在左宗棠再次备战的同时,清政府任命大理寺少卿、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为出使俄国钦差大臣,有了左宗棠武力为后盾,曾纪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