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大唐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他的诗酒剑三绝,才情横溢,一吐一翘,便是盛唐的写照。他豪放无比,狂傲不羁,是我国最享负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堪称国民诗仙。即便千年过去,李白的诗仍然受到人们的追捧,无数人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众多李白的诗作中,有一首堪称最为肉麻,两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这就是《清平调》。而这首诗的背后,则有着一段颇具戏剧性的宫廷故事。
李白的入职朝堂可谓充满戏剧性。大唐天宝二年,42岁的李白受到唐玄宗的诏令,踏上了京城长安。这对于李白来说,是多年来失落的一次全面扫除,他内心的激动可谓溢于言表。抵达长安后,李白得到了翰林供奉的官职,成为了皇帝身边备受信任的文学侍从。这一切的机缘,还要感谢玉真公主的举荐,正是因为她的推荐,才有了李白这次的“重出江湖”。
然而,尽管李白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他的个性却毫不收敛。他仍然是那个豪放不羁、恃才傲物的李白,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在眼里。唐玄宗身边最宠幸的太监是高力士,而李白却从未把他放在眼里。即便面对河南进贡的牡丹花,宴会中歌舞酒宴,唐玄宗和杨贵妃赏花品酒,李白依旧对高力士视而不见。
就在一次宴会上,当唐玄宗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来赞美身旁的杨贵妃时,宦官们开始寻找名家诗句来应景。然而,唐玄宗坚持要有原创的诗句,他想要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杨贵妃的爱意。于是,高力士被派去帮助李白脱靴子,而李白在酒意中,写下了《清平调·三首》。
这三首诗都直接而赤裸地歌颂了杨贵妃,将她比作花中之王的牡丹,形容她的容颜如此动人,让牡丹花和巫山神女都自愧不如。这其中最为肉麻的要数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28个字将杨贵妃描绘得妩媚动人,闭月羞花。
这三首诗的创作,正是李白充分发挥豪放不羁的个性,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杨贵妃的倾慕之情。即便诗中有夸张之处,通过这些渲染,更加突显了杨贵妃的魅力。这些诗句如今仍然传颂千古,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众多文人骚客对李白的才华也是赞叹不已。杜甫直言:“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则在诗中称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辛弃疾也高度评价:“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综上所述,李白作为大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创作出了许多传世之作。他的《清平调》三首,尽管被视为肉麻,但却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深倾慕。这些诗作至今仍然被传颂,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而李白也因此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