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市舶司是宋代专司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据史书记载可以考证,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广大,除东亚国家外,还开拓了到南亚地区的汉贡献,甚至一度延展到更远的海域。
宋代海外贸易的主体,从最初的珍宝交易,逐渐转化为香料交易为主,甚至出现专用的“香舶”,最直观的原因就是香料贸易的高利润,对于承担官僚俸禄、军队费用和岁币的宋廷可谓及时雨,香料贸易在两宋时期成为国家财政收益的主体之一,甚至一度出现以香料抵俸禄的情况发生。
得益于香料成为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海外香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更加广泛。
一、类别
秦汉之前,我国香料种类匮乏,直到西汉张骞开通西域之路,大量的西域香料才传入中原,按照使用方法划分类别,当时的香料类别主要有胡椒、胡蒜等调味作物,还有安息香等香料作物。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汉人和胡人的杂居,民族文化相融合,胡人带来的植物流通于当世,芫荽、郁金等香料就此成为贵族生活的寻常用品,到了隋唐时期,各国朝觐也随之带来了没药、白附子等新品种,根据唐史记载,唐代各国进贡香料的次数多达120余,合计进献了30余种香料。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可见,仅占城,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向宋朝输入香料就至少达到了14万斤,南宋一年进口香料高达6万余斤,新增种类30余,多为泰国、印尼等南亚诸国贸易而来。
二、使用方式
早期香料多作用于烹饪、熏香两种形式,直到唐宋时期香料种类更加广泛,使用方式也逐渐增多。
如唐代,就曾用迷迭香、安息香等域外香料燃烧驱虫,兼具辟邪功效,檀香、沉香等香气沉郁的香料也被引进到寺庙、道观,成为宗教崇拜的载体。
宋代使用香料,多以增加生活情趣、提升生活水准为主要目的,宋人不仅会培植香气四溢的植物美化环境,还会使用香料制作或熏制的器皿,以达到“满室盈香”的目的,如宋人陶谷,就曾使用沉香木制作饭甑,为米饭增香。
宋人将香料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如计时的香篆、仕女手中的香扇等,都是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影响
1、医学
香料在医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甚至衍生出专门的香茶、香汤配方,南宋时期以香入药更是蔚然成风,如沉香降气汤、龙脑饮子等,此阶段的医学著作在系统编纂下几乎无一药不增香,当然,香料安心凝神,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起到了调理身体的正面效果,有很多配方沿用至今,对于中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饮食
秦汉之前,调味品主要以酱、盐和发酵过的醋为主,综合以天然香草调味,香料的传入打破了单一的饮食调味,让饮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以宋代为例,宋代使用香料制作了很多创新性的食物,如乳蜜、米粳而成的木香煎等,或直接将香料加工为食品,开后世饮食文化创新之先河。
3、种植
香料产自海外,在中国本土也存在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入国内大量种植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如宋代两广、浙江地区都进行了香料的栽种,还诞生了“香农”这一特殊的农业分支,同时,香料因兼具观赏作用,还被引入贵族园林中,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
作者观点:
香料贸易对于宋代的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突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农业经济体系,也成为社会审美潮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料的正作用往往和副作用相对,也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由于经济效益巨大,农民为了逐利,多放弃种植农作物,以种植香料为主,以至于贻误农时,导致小农经济受到强烈冲击;由于某些香料栽种后对当地土壤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无法继续种植其他作物,导致生态破坏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此外,香农因为收入较高,被赋予的苛捐杂税也极其繁重,致使民众生活难以为继,也是南宋最终走向覆灭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宋·朱彧《萍州可谈》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20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
《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