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虽然是李渊的次子,但在李渊夺取江山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李家的江山过半数是由李世民亲手打下的,他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即使是李渊也不得不承认,那些在战场上能够打硬仗、赢得胜仗的将领几乎都是李世民的手下。而玄武门之变,早在621年武德四年,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当时,李世民率军在虎牢战胜窦建德,并俘虏了王世充。这一战绩让李世民威望大涨,而他身披金甲,一万铁骑和三万甲胄之士为他列队开道,凯旋入长安。然而,李渊看到这一幕心中却生出疑虑,老二的功劳太大,威望太高,不能让他直接继位为太子,这让李渊陷入了两难境地。为了封赏李世民和他的将领,李渊最终决定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允许他在洛阳开府。这实际上是给予了李世民独立组建势力的权利。
然而,李建成却将李世民视为威胁。李建成明白,李世民手下的人多才多艺,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卓越,未来必然会成为竞争皇位的对手。于是,李世民的封赏成为了李建成眼中的一个棘手问题。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计划对李世民下手。如果等到他们先下手,李世民几乎没有胜算。因此,李世民只能率先发动玄武门之变,以求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李世民的野心也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之一。他打下了大部分的江山,却不愿意让一个躲在后方的李建成坐享其成。他的部将们也是希望通过这场变乱,实现封侯拜相的愿望。李世民在变乱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冒险出手。不出手的话,他和他的部将都将毫无活路。出手的话,或许能够利用在战场上的经验和决断力争取一线生机。因此,他们只能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手之前率先发动变乱,且必须取得胜利。
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李世民敢迫使李渊禅位下台呢?当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只有三个,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宣武门被尉迟恭杀掉,只剩下李世民。李建成在世时曾挂过职到军中,积攒了不少威望,是唯一一个能够与李世民较量的人。但现在他已经去世,李渊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禅位给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发生得突然,李渊来不及作出反应。尽管他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有矛盾,但他从未想过让李世民继承皇位。因此,当李世民铤而走险地发动兵变时,李渊完全没有准备。李建成打算对李世民下手,也没有告诉李渊。而李世民为了抢先一步,更不可能通知李渊。因此,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几乎毫无察觉,继续在湖上泛舟。
直到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持马槊出现在李渊面前,他才惊觉事情不对。皇宫已经被李世民掌控,李渊虽然是皇帝,却成了瓮中之鳖。在李世民的逼迫下,李渊只能乖乖听从,禅位给了他的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