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去了一趟安徽蚌埠后,聊聊对蚌埠的真实感受
创始人
2025-06-20 00:23:19
0

一、为何往蚌埠走这一遭?

我这人向来不是个坐得住的,在上海待久了,钢筋水泥的林子望出去总是一个模样,心里头就想着往别处走走。女儿刚放假,爸妈也念叨着想看看外头的光景,我和老公合计着,去太远的地儿折腾,老的小的吃不消,不如拣个高铁能直达、又没怎么去过的城市。翻地图时,蚌埠这俩字跳了出来,早前听一个安徽的朋友说过,那儿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又靠着淮河,该有些不一样的烟火气,便定下了行程。走的时候,我妈还往行李箱里塞了上海的熏鱼,说给那边的亲戚尝尝,哪晓得蚌埠的亲戚早就在高铁站候着,手里提的竟是刚出锅的烧饼夹里脊。

二、初见蚌埠:街道上的风都带着股实在劲儿

下了高铁,第一口呼吸就觉得不一样。上海的空气里常带着点水汽和车尾气的混合味,蚌埠的风却干松些,裹着点泥土和街边小吃的香气。亲戚开着辆半旧的轿车来接我们,车子在市区里穿行,我隔着车窗看街景——不像上海那样高楼林立,路两旁多是五六层的老房子,墙面上刷着褪色的广告,“蚌埠麻虾街”几个字用红漆写得歪歪扭扭,倒像是谁家孩子随手画的。

走到胜利路附近,见着个菜市场,非得拉着家人进去瞧瞧。里头热闹得很,卖菜的大爷蹲在地上,面前摆着刚摘的黄瓜,顶花带刺的,拿起来闻闻,一股子清鲜味儿。有个卖葡萄的大姐,见我女儿盯着她的篮子看,随手抓了一串递过来,“尝尝,咱本地的巨峰,甜得很!”我忙掏钱,她却摆摆手,“自家种的,不值啥钱,孩子爱吃就好。”这在上海的菜市场可不多见,买东西时摊主多是板着脸称秤,少不得为了几毛钱讲价,这儿的人倒显得格外爽快。

疑惑一:这城里的“珠城”名号,到底藏在哪儿?

亲戚说蚌埠又叫“珠城”,我心里头就琢磨着,该有个卖珍珠的地儿吧?问了好几回,亲戚都笑,说早年间淮河产珍珠,现在哪还有咯,不过这名号倒是留下来了。后来在龙子湖边逛,见着个雕塑,是颗巨大的珍珠立在水里,旁边刻着“珠城”俩字,才算解了惑。可我总觉得有点可惜,这么个有故事的名号,咋没好好拾掇拾掇呢?不像上海的豫园,老城隍庙的故事讲得明明白白,游人来了都能摸得着历史的边儿。蚌埠的珍珠传说,倒像是藏在老人的口头里,年轻人未必能说清楚。

三、在蚌埠吃饭:一顿饭能尝出半条淮河的滋味

来蚌埠前,早听说这儿的小龙虾有名,可真坐到麻虾街的排档里,才知道啥叫“名不虚传”。亲戚点了三斤蒜泥虾、三斤麻辣虾,端上来时,铁盘子堆得像座小山,红通通的虾壳油亮亮的,蒜蓉铺得厚厚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我在上海也没少吃小龙虾,可这儿的虾不一样,肉质紧实得很,咬下去能感觉到弹牙,蒜蓉的香味不是浮在表面,而是渗到了肉里头。我女儿平时不爱吃辣,却抱着一只麻辣虾啃得不亦乐乎,辣得直吐舌头,还不肯撒手。

除了小龙虾,还有一样吃食让我记挂——烧饼夹里脊。头回见着这玩意儿,我还以为是上海的里脊肉饼,可咬第一口就惊了。烧饼是现烤的,表面撒着芝麻,咬下去又脆又香,里头夹的里脊肉不是炸得干巴巴的,而是裹了层薄薄的面糊,炸得外酥里嫩,再刷上一层甜酱和辣酱,那味道简直绝了。我老公平时吃饭挑剔,竟连着吃了两个,还说“比上海的汉堡包实在多了”。

疑惑二:为啥蚌埠的小吃都带着股“泼辣劲儿”?

在上海吃饭,口味多是偏甜偏淡,到了蚌埠,顿顿都离不了辣和蒜。有回点了道“淮河杂鱼锅贴”,锅里炖着好几种叫不出名的小鱼,汤汁红通通的,上面飘着一层辣椒,旁边贴着一圈玉米饼子。我尝了口汤,又辣又鲜,辣得额头冒汗,却忍不住想再喝一口。问了当地的阿姨,她说淮河边上湿气重,吃辣能驱寒,再说了,“吃饭就得有个吃饭的样子,辣乎乎的才过瘾!”想想也是,上海人吃饭讲究精致,这儿的人吃饭讲究痛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口味里藏着的,原是过日子的性情。

四、在龙子湖边坐着,看蚌埠人的慢时光

在蚌埠待了几天,最爱的地儿是龙子湖。这湖比上海的淀山湖小些,却多了份野趣。湖边有座白色的桥,叫“南北分界线”,据说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点,我站在桥上,左边立着个红色的球,右边立着个蓝色的球,倒像是个巨大的玩具。湖边坐着不少人,有钓鱼的老爷子,支着个小马扎,一坐就是一下午;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夫妻,慢悠悠地散步;还有几个孩子在沙滩上玩沙子,笑声能传出老远。

有回傍晚去湖边,见着个卖菱角的老奶奶,竹筐里的菱角青青绿绿的,看着就新鲜。我买了一斤,坐在湖边剥着吃,菱角肉白白的,咬起来又脆又甜,带着点水腥味。旁边有个钓鱼的大叔跟我搭话,“姑娘,这是咱龙子湖的菱角,别处吃不着。”我问他,“您天天来钓鱼吗?”他笑了,“可不,钓不着鱼也没关系,坐这儿看看湖,吹吹风,心里舒坦。”

这话听着耳熟。在上海,我们也常去公园散步,可心里头总惦记着工作、孩子的功课,难得有这么悠闲的时候。蚌埠人好像天生就懂得怎么“慢下来”,他们不慌不忙地过日子,把日子过成了龙子湖里的水,看着平静,底下却藏着活泛的劲儿。

疑惑三:这城里的老房子,咋就跟新楼挨着呢?

在蚌埠逛街,常能看见这样的景象:一边是崭新的商场,玻璃幕墙亮闪闪的;另一边是老旧的居民楼,阳台上晒着衣裳,墙根下堆着煤球。有回走到一个叫“篾匠街”的地儿,街两旁都是卖竹编用品的小店,老爷爷坐在门口编竹篮,旁边就是高楼大厦。我问亲戚,为啥不把老房子拆了?他说,“这些老地方都是有根的,拆了,蚌埠就不是蚌埠了。”

想想也是。上海这几年也在修旧弄堂,可修着修着,总觉得缺了点啥。蚌埠的老房子没怎么修,墙皮掉了,窗户旧了,可里头住着的人是真的,过日子的烟火气是真的。新楼和老房挨着,就像年轻人和老人挨着,看着别扭,却透着股实在的生活味儿。

五、离开蚌埠时,行李箱里多了些啥?

要走的那天,亲戚往我们行李箱里塞了不少东西:两袋真空包装的小龙虾调料,一兜子当地的土鸡蛋,还有几个刚烤好的烧饼。我妈看着直笑,“跟搬家似的。”可我知道,这些东西里,装的是蚌埠人的热乎劲儿。

坐在回上海的高铁上,女儿还在念叨着烧饼夹里脊,我老公翻着手机里拍的照片,说“下次还得来”。我望着窗外飞掠而过的田野,心里头挺感慨。蚌埠不像上海那样光鲜亮丽,可它有股子实在的劲儿,就像龙子湖的水,看着普通,却能养人;就像街边的烧饼夹里脊,看着简单,却能吃得熨帖。

这一趟来蚌埠,没去啥著名的景点,就是在街头巷尾晃悠,跟当地人唠嗑,吃了些地道的小吃,可心里头却觉得踏实。有时候想,旅行的意义是啥呢?大概就是从一个自己待腻的地方,走到一个别人待腻的地方,看看不同的人咋过日子,然后才明白,这世上的日子啊,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活法,没谁比谁更好,只是不一样罢了。

临了,我还在琢磨,啥时候能再带爸妈来一趟,让他们尝尝龙子湖的菱角,再去麻虾街喝碗啤酒,跟当地人好好唠唠这淮河边上的故事。这蚌埠啊,就像个没咋打扮的邻家姑娘,看着普通,可处久了,就觉得亲切,心里头还惦记着。

相关内容

再战UFC精英之路尹帅自评...
8月22日,第4季UFC精英之路半决赛将在上海体育馆举行。在其中一...
2025-08-22 12:53:24
西北家庭游七天六晚攻略!夏...
我的西北七日之旅:荒漠、星空与文明的印记 西北,这片广袤而苍茫的土...
2025-08-22 12:44:40
河南:激情南太行户外运动主...
8月20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新乡市政府联合主办,新乡市文化广...
2025-08-22 12:44:20
“大国重器”来了!8.5万...
  
2025-08-22 12:39:39
青春赛场展风采 青岛健儿在...
信网8月16日讯8月10日至15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辽...
2025-08-22 12:36:02
第八届“五彩神箭”国际射箭...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报道)8月21日,青海省...
2025-08-22 12:35:33
原创 ...
民间对《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排序有个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
2025-08-22 12:35:02
原创 ...
引言 荒村雪欲作,耄叟病无聊。树暝乌鸢集,茆深雉兔骄。溪滩观趁渡,...
2025-08-22 12:34:59
2025南昌马拉松大众直通...
新闻荐读 今日上午10时, 2025 南昌马拉松(简称 “英雄马”...
2025-08-22 12:34:54

热门资讯

江苏苏州:夜游虎丘人气旺 2025年8月21日,江苏苏州,大批游客来到虎丘景区夜游,领略虎丘别样的夜间风情,尽享吴文化的独特魅...
国际锐评丨60年,西藏何以令世...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布达拉宫广场冉冉升起,现场观众高唱国歌;中央代表团向西藏自治区赠送习近平题词的贺匾;...
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突破两千万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广深港高铁作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黄金动脉”,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记者从深圳...
那英回应在非洲割水稻:上手才知... 8月22日下午,由湖南卫视和芒果TV联合制作的青春姐弟游学探访节目《花儿与少年·同心季》在长沙隆平水...
网红景区限时1分钟拍照?“强烈...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赞江西婺源篁岭景区推出的打卡点限时拍照措施,称其有效缓解了排队拥堵。 网友称,“篁...
看见五台山 凡人凡事|巡逻车变... 刘耀 金色五台山 近日,一面题有“疾驰送诊陈情暖 舒怀解困宇内扬”的锦旗,送到了五台山广化寺停车...
隆德:18℃清凉里的“康养密码... “隆德好不好玩?”“好玩!我要去吃隆德暖锅!” 近日,在宁夏隆德县龙珠山星空宿集如茵草地上,来自河北...
“以海为家” 到 “靠海兴业”... 中新网海南陵水8月22日电 题:“以海为家”到“靠海兴业”:海南疍家人的水上新图景 作者 孙艺菡 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