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作为一代明君,晚年也不免有犯糊涂的时候。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是立完就废,废完再立,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得复杂了。公元1675年,康熙册立二阿哥为太子。但到了康熙万年,又下令废掉这位了他。不久之后却又复立,之后又废。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样反复的决定呢?
这个二阿哥是一个挺聪慧的孩子,从小学什么都很快。皇帝也对自己这个儿子很满意,但是公元1690年发生的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他对自己儿子的看法。那回康熙在外出时生病,返回的时候让自己的儿子们来接,结果老二看到生病的父亲,却没有担心的样子。这让皇帝心里十分不舒服,他觉得儿子对自己根本不忠不孝,于是就让他先回去了。 后来,皇帝又发现大儿子这个人性格十分凶残,随随便便的就殴打辱骂下属,还搜刮勒百姓,抢民女,纵容亲属作恶,这在康熙眼里是完全忍受不了的行为,他担心儿子如果手握权力会更加的过分,心里慢慢的开始有了不满。后来他还做了许多事情,让皇帝对他的隔阂越来越深。 在康熙41年南巡的时候,太子突然生了重病。于是康熙久先回家,把太子留在当地,派他的叔公照顾他,期间两人渐渐交心,太子就说了很多的抱怨。第二年,康熙就把他的叔公抓了起来,不久后,死在了那里。在处理了这件事情之后,问题却没有得到缓解,他们来之间越来越疏远。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儿子会为了报仇想谋害他,于是,废太子的事,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了。 在这之外,他还发现二阿哥一到了夜晚就悄悄靠近自己的帐篷,偷偷的往里看。所以,他怀疑太子会有一些小动作,所以决心一定要将太子废掉,不能再拖。在以此出游的时候,一心想得到皇位的大儿子就跟在自己父亲的身边,说了很多弟弟太子的坏话,努力怂恿皇帝废掉太子,这件事也对这事起了一定的作用。九月十六日,皇帝回到北京,把太子抓起来囚禁,还派皇子们看住他。二十四日,他正式下旨废掉废太子,还将他关在在咸安宫里,与此同时,皇帝心爱的十八阿哥病逝。这两件事,使康熙悲愤交加,心力交瘁。他多么希望诸皇子能够和睦相处,不再有伤心事发生。但是事不遂人愿,正是由于太子被废,皇宫里的政治斗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