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三国之中,哪个地方会引起魏蜀吴三方势力的混战,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荆州。荆州位于三国势力的交叉点,再加上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得它一直都是都是一块肥肉,任何人都想吃下去。
最早期,荆州属于刘表,在他的管理下百姓富足、荆襄之地多人才。后来,荆州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可随着他在赤壁一战中吃瘪,无力加大对荆州的控制力度,只留下曹仁镇守襄樊之地。
曹操一走,孙权和刘备二人开始斗智斗勇,最终孙权获得小部分利益,而刘备则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靠着借来的地盘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了三大军阀之一。
然而,刘备犯了一个最大的失误,那就是把荆州的地盘交到了关羽的手里。关羽性格孤傲、看谁都是匹夫,也正是这份自大使得刘备失去了荆州,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那么,如果刘备换一个人镇守荆州,是不是能避免丢掉荆州的结局呢?或许不可能,但却能延缓这个危机的来临,为蜀汉的发展争取时间。
关羽、诸葛亮镇守荆州
严格来说,荆州一开始的主事人并不是关羽,而是诸葛亮。刘备入蜀中的时候,军师庞统随着他一同入蜀中作战,诸葛亮则接替了刘备成为了荆州的主事人。
本来诸葛亮镇守荆州倒也能保证荆州万无一失,可惜在蜀中的战场上,庞统在落凤坡不幸战死,刘备身边一下子没了能出谋划策的谋臣。
无奈之下,刘备只得让关平送信,请诸葛亮火速前来支援。诸葛亮进入蜀中之后,荆州的军政大事自然由关羽全权负责,也才有了后来的事情发生。
话说,关羽性格高傲这一点诸葛亮知道,对于他能否镇守好荆州也表示过担心。离开荆州之前,诸葛亮曾问关羽:“若是曹操和孙权一同来犯,将军该当如何?”
关羽的回答斩钉截铁:“分兵挡之”,尽管关羽看起来信心满满,但诸葛亮依然感到担忧:“若如此做,荆州危矣!”随后,诸葛亮便交代了一番:“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只可惜诸葛亮的方针虽好,但是关羽并没有严格执行。有一次,孙权送来和亲的信件,大致意思就是孙权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两人结成儿女亲家。
关羽若是不答应也就算了,可他却骂孙权是狗:“虎女岂能嫁犬子”,赤裸裸的羞辱之语让孙权大怒。于是,东吴暗地里与曹魏结成了盟友。
关羽攻打襄樊之地时,曹仁在樊城与他交战,孙权则派遣吕蒙偷袭了他的后方大本营。以至于,关羽最后落得个丢了荆州、身死东吴的下场。
荆州地跨长江两岸战略性非常高,东吴若想巩固江东的安全,这一块地必须要拿下。也就是说荆州早晚都要丢,但若是关羽不那么自大的话,荆州也不会丢得那么早,使得蜀汉没有获得更多的发展时间。
假如说换一个人来镇守荆州,以确保荆州不失亦或者晚丢失,那么这个人谁最合适?有人可能会说赵云,其实赵云倒也算合适,但却并不是最合适,况且刘备身边不能没有人做护卫。
说起来,最合适守卫荆州的人与此地也有很大的渊源,他就是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为何会这么说呢?黄忠到底有哪些本领能够守住荆州呢?
黄忠的个人履历
早期,黄忠在荆州刘表手下服役,半生虽然平淡无奇,但依旧是刘表手下的猛将之一,从魏延敬重他就可以看出一二。刘表去世后,黄忠来到了长沙,投靠了长沙太守韩玄,并成为了长沙成中的一号猛将。
刘备攻打长沙时,黄忠、魏延一同投靠了蜀汉。刘备入川的时候因身边缺少人手,将领严重不足,魏延、黄忠便作为随军将领被带去了西川,此后黄忠再也没有踏上荆州的土地。
假如说,当初留在荆州的不是关羽,而是黄忠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首先,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他有着关羽一般的武功,但却没有那种刚愎自用、骄矜自傲的问题。
论武艺,黄忠不遑多让是当之无愧的猛将,当时虽然已经接近六旬算是一个老人,但却老当益壮颇有廉颇之风。
长沙之战,关羽正值中年,对上黄忠依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云淡风轻,足以说明黄忠的武艺高强。
黄忠不仅刀法厉害,就连箭术也属当时一流,东吴能打败他的人不多。公元219年,汉中的战场上黄忠依然能以雷霆之威斩杀夏侯渊,足以说明黄忠完全能适应战场。
论人品黄忠更是没话说,他和魏延俩人一同在韩玄手下为官,与魏延不同的是,黄忠对自己的主公忠心耿耿,即使韩玄无能且昏庸,但黄忠依然忠心不改。
韩玄死后,黄忠不齿魏延的为人,断然拒绝了卖主求荣式的投降,即使回家种地也决不投奔刘备。好在,刘备、诸葛亮等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说服他。
古人普遍比较重视气节,对于他们来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黄忠更是这样一个人。韩玄曾一怒之下想杀黄忠,但后者却并没有什么怨言,足以看出黄忠的忠诚,放这样一个人在荆州刘备绝对可以放心。
如上述所言,黄忠有关羽的武力,却没有他的傲气,这样一个沉着冷静的人,必然会严格实施诸葛亮吩咐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更不会与东吴发生矛盾。
定军山一战,黄忠计杀夏侯渊,从这一战也可以看出黄忠军事谋略也挺高,孙权想从他手里讨便宜恐怕很难。从某个角度来说,黄忠本就是荆州人,属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样的例子蜀汉又不是没有过。
刘备攻打刘璋时得到了马超,此后马超便成为了蜀汉镇守西北的大将,能力只是其中之一。马超原本就是西凉人,在西凉人眼中威望很高,有着本土作战的优势。
从某个角度来看,黄忠与马超的情况很相似,镇守荆州比关羽有着天然上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毕竟荆州的百姓、士兵都对他熟悉且信任。
刘备的战略与黄忠比较符合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刘备心中制定的战略方向,黄忠能够很好地实施,这又从何说起呢?《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曾提到,刘备并不打算长期占据荆州,他的目标是为了向雍凉(长安西边)一带扩张。
赤壁之战前,荆襄之地物产丰富、人才济济,赤壁之战后此地则残败不堪,而且又属于三战之地,刘备早就有意愿放弃它了。反观雍凉之地,既是一个农业种植区,也是一个良好的养马地,更能对长安形成威胁。
或许会有人问,既然如此刘备占据益州、汉中后,为何不归还荆州呢?原因很简单。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刘备在巴蜀一带征伐时,必须保障后方的安全,也就是说东吴不能够有所动作,而荆州进可攻、退可守是一块很好的威慑地,这才是他迟迟不愿撒手的缘由。
说到这里也就很明了了,对于荆州的守城主将而言,他不需要建功立业,只要能够守住荆州、威慑孙权就可以了,黄忠无疑就是那个最佳人选。
黄忠的战力、经验和忠诚度都具备,唯一的缺点就是年龄太大,已经年近60的他,行军作战不是他的擅长,但守城作战并不需要过多的移动。
只需要利用高达的城墙、强弓硬弩就能确保荆州稳固,进而对东吴造成一种威慑,这与黄忠的条件相得益彰。如上述所言,黄忠的性格比较沉稳,也能够很好地贯彻诸葛亮“联合东吴”的政策,保障后方的稳定。
关羽为何会大意失荆州,与他看不起孙权,着急建功立业有关系。汉中之战刘备大胜,关羽认为自己不能落后,再加上又认为东吴不敢北上,所以才会攻打襄樊之地。
也正是因为他的急于求成、急于建立功业,才会导致荆州失守,这一点黄忠就不会存在。总而言之,荆州需要的是坚守而不是扩张,蜀中之战需要的是扩张而不是坚守。
黄忠适合前者,而关羽更加适合后者,这才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荆州的守将是黄忠,东吴那边的仇恨会少很多,诸葛亮的方针也一定会不打折扣地执行,荆州断不会出现失守的问题。
综合各项因素来看,黄忠镇守荆州或许不是最合适的,但一定比关羽靠谱,或许不能避免荆州丢失,但却能延缓丢失的时间,为蜀汉进一步发展争取空间。
可惜的是,刘备入川时,将关羽留下镇守荆州,黄忠则带去了西川。最终,关羽因为自己的性格被东吴所杀,而黄忠也因在巴蜀长时间的奔波,早早地去世了。
可以说,这两个人的使用方面,是刘备的一大败笔。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